每到年底,最怕就是各單位積極消化預算的時候,每週大小活動辦不完,不僅參加民眾眼花撩亂,連帶使得各活動的參與度大幅下降,如果沒有紀念品,參加的人就更少,為了撐場面只好請軍中弟兄支援,也使得民間出現「有獎品才出席的馬祖活動」的批評聲浪;我們認為,各單位依職掌舉辦擴大民間參與的活動是必要的工作,透過宣導與互動讓民眾了解各單位工作及最新政策也是正確方向,但以利誘之的思維確實有改變必要,或是回歸活動本質,像音樂會就實在不宜再舉辦摸彩等活動自降格調;活動沒人參加確實要檢討,但民眾撿便宜的觀念也要改變,部分過熱的活動也可酌收參加費用,相信可以有效調節人數,達到有效宣傳、賓主盡歡的效果。
長久以來,馬祖閱聽大眾最常關切的名詞,就是免費,最能吸引大家注目的焦點,就是摸彩,久而久之養成許多壞習慣,偶而單純的活動,卻因為民眾有了過度的期待或誤解,造成門可羅雀的場景,招致許多負面評價,也讓主辦單位人員徒呼負負。
地區環境特殊,過去由政府推動的公共設施、各類活動與展演,均由政府一手舉辦及承擔,並免費提供給全民使用或觀賞,宣導品送不完,這種作法固然可達到擴大參與及宣導目的,但嚴格來說,也明顯增加政府人力和物力的沉重負擔,更關鍵的是後續問題會不斷衍生。
我們可以發現,政府近年積極爭取中央資源,公共設施不斷增加,各項活動也是繽紛多采,但為讓民眾走出戶外,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首先是各類宣導品不能少,餐盒飲料雙手奉上,最好還要來個大摸彩,才能讓民眾出門參與熱鬧,部分因為預算少找不到人來參加的單位都不免要問,是誰讓民眾養成這樣的壞習慣?
大家要體認到,馬祖的資源非常有限,硬體設施之外,各部門舉辦各類活動也要密切注意參加情況及成效,如果真的只能靠動員才有人來,活動續辦與否,就要深切的檢討,不能再以免費為幌子、以彩品為大旗,才能喚回民眾對活動的尊敬與認同。
整體而言,地區民眾對於政府所辦的活動,只要不要撞期太嚴重,大致都能吸引固定班底來參加。
政府施政也要強調成本效益,除了該研究停辦一些效益差的活動、節省政府資源之外,一些較受歡迎的活動例如院線片欣賞、藝文演出等,該輔以使用者付費措施,至少酌收基本水電開銷,我們也希望鄉親儘快建立付費觀念,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費的非常軌時代,就讓它快點過去吧。
社論/打破人潮迷思 沒人參加的活動就免了吧
-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