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兩場遊行 一段省思

  • 2013-12-06
 11月30日與12月4日台北街頭各有一場遊行,分別是反對同性婚姻,與爭取博弈專法速審通過,前面這一場主要是基督教界的動員,而博弈專法這一場,則是以地區府會、立委與馬祖旅台鄉親為主體參與,並有金門、澎湖及台灣的夥伴們支持。遊行的訴求不同,卻都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框架下,闡明主張。
 而這兩場議題看似截然不同的遊行,背後亦都有宗教界的省思與呼籲,希望以比世俗法令更嚴格的標準,以宗教戒律勸人為善的精神,希望民眾能節制自己的慾望,克制自己對立即性金錢與其他慾望的滿足。而為了爭取世俗大眾的認同,部分宗教團體也邀請了認同理念的學者、專家提出貼近傳統社會規範的觀點。
 而另一方面,卻有主張開放同性婚姻、尊重多元家庭的民眾,表達宗教戒律應有所節制,不應無限制地擴張到一般社會生活,試圖進入法律規範各種信仰不同的大眾;甚至有民眾希望,宗教人士應該重視離島鄉親謀生不易的心聲,放下所拘泥的道德、誡律,支持有效管理的法案,開放賭場合法化。亦有民眾認為,宗教人士所提的論證漏洞百出,可以說「疑慮」多過於「證據」。
 我們認為,不管是世俗大眾的主張,或者是宗教人士的呼籲都應該予以尊重,並且在我們言論自由的國度被傾聽。就算哪一方打從心裡不認同另一方,都不能夠予以消音或壓制;畢竟不管是信徒、非信徒只要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或者在中華民國國土及其延伸活動,都受到中華民國憲法的規範與保障,各種立場不同的宗教,在憲法上是平等的,而言論與講學,更是受到保障與規範。
 然而我們所要提醒的是,縱然如部分民眾所言「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亦不代表這些宗教團體所主張的神聖戒律是不值一顧的。人性有軟弱、貪婪與自私,並且受複雜的社會與經濟因素產生交互作用,但並不代表這些人性中的軟弱就應該被完全縱容;部分宗教人士所提的疑慮固然缺乏實證,但也不能表示這些憂慮就不存在,譬如核能電廠設計,只要有百分之零點零零一的機率出了錯,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核能災難。
 而同時,我們也願意提醒宗教人士,尊重執意開放某種「自由」、某種「規定」的世俗群眾一個機會。開放「賭博」固然存在許多治安、剝削與社會價值觀偏差的疑慮,卻至少(形式上)沒有限制人們對於「正確」價值觀的選擇,拜金的、想一夜致富的、想抽頭的,若將來博弈專法通過,則依據該法辦理;想締結同性婚約的,若民法972條通過,則依該規定從事;都不會限制教徒選擇去守更嚴格的「禁止貪婪」、「禁止剝削」以及「禁止同性性行為」的規矩;也不會否認教規的精神與美善性。
 人智有限,而萬象無窮,我們希望世俗大眾與宗教界在此次同性婚姻與博弈專法等議題中,學習謙卑、包容與尊重;而我們也希望,在各種重大的、可能對社會、經濟、基層人民長遠生計產生嚴重衝擊的政策要產生之前,能具有尊重多元,且公平、開放的研議機制,一方面是守護民眾「選擇的自由」,一方面能使各種可能的、已經產生的犧牲,以及政策推行後的疑慮得以澄清。而經過以上機制所溝通、立法推行的政策,全民都有可能分享果實,並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