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團體作戰絕對比單打獨鬥好

  • 2013-12-07
 最近馬祖進入活動的高峰期,每個週末都有多場活動同時舉辦,其主因是各單位都在年底趕辦結案,活動多到各單位都在搶人、搶記者,民眾參加活動如明星趕場。同一時間有多場活動舉行時,各單位的垂直與水平整合就非常重要,團體作戰絕對比單打獨鬥來得好。
 各單位的活動都擠在年底,突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活動並無妥適的垂直整合,相關活動無法平均分配於一整年,有時活動在同一天擠到爆,有時連續假期卻冷冷清清,資源無法做最適當的分配。第二個問題是,同一天有多場活動時,各單位有時並沒有進行水平整合,讓各個小活動能夠進行整合串聯,相互支援,積小做大,甚至有時活動還會相互衝突,讓公共服務看起來像是多頭馬車。
 學者Ringelmann曾進行拉繩研究,發現一個人單獨最大平均拉力為100單位,但如果兩人合力拉繩,卻只拉出186單位,即應出之力的93%;三人拉繩時只拉255單位,即應出力之85%;而八人拉繩時,更只拉出392單位,僅為各別應出力之49%。
 Ringelmann的研究告訴我們,集體拉力比率隨人數增加而降低,個體力量在團體行動中常沒有充分發揮。馬祖相關單位在辦活動時,有時也如同Ringelmann的案例結果,各單位在團隊績效中沒有能發揮全部的力量,活動越多,未必有相對等的團隊績效。
 以往馬祖舉辦大型活動,有時牽涉的局室越多,各局室使出全力的程度卻越低,明年馬祖就要舉辦離島運動會,馬祖的資源很少,團體力量不能再有減損降低。在團隊行動中,各局室不應存有本位主義與摸魚風氣,應整合戰力,資源共享,把馬祖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最近馬祖活動整合成功的案例是媽祖昇天祭,當天馬祖有不少單位都有舉辦活動,但是主辦單位能夠事先進行活動的整合,當天馬祖、台灣及大陸表演團體接力演出,而其他活動也能配合做大媽祖昇天祭,讓來馬的兩岸三地的貴賓,透過各項活動感受到馬祖活力,就連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走到哪裡都有驚喜與感動,頻頻伸出大拇指說讚。相關單位應該以媽祖昇天祭的成功經驗,將每一週的活動都進行整合,甚至串聯推出主題,除了讓鄉親參加,也可以把相關活動變成一種觀光資源。
 縣政績效並非只靠單一局室而能獨立完成,需要其他局室與鄉親民眾的支持協力才能成事。各個單位的埋頭單打獨鬥,會讓縣政績效變得零散,甚至衝突牴觸,唯有透過垂直與水平的整合,才能充分發揮團隊戰力,減少資源浪費,將最好的縣政績效展現在鄉親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