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博弈政策的豬肉桶分肥大戰

  • 2013-12-10
 誰從政府政策中獲得利益(who benefits from government)?是民主政治下分配政策的重要過程。有句美國俚語「把醃肉帶回家」(Bring home the bacon),意指國會議員為了要連任爭取選民的支持,會積極向行政機關爭取補助款(醃肉)回到自己的選區,表張自己的能力,討好鄉親。這次的觀光賭場條例審查,無疑是場豬肉桶分肥大戰。
 許多人相信,觀光博弈能創造商機,任何一縣市如能爭取到該門票,對於地方經濟發展將可能帶來令人期待的機會,是各界所覬覦的肥肉,更為諸多民意代表所問津。「觀光賭場條例草案」開宗明義即揭示僅離島縣分適用,俾促進離島經濟及觀光發展;如此一來,對於無緣分一杯羹的本島立委諸公們,不論藍綠各黨均意興闌珊,興趣缺缺;也有立委轉而想辦法在法案中挖開通往台灣本島的通道,像是蔡正元委員提議增加「其他法律規定」、陳根德委員提案「國際機場園區發展條例」來增加觀光賭場活動區域等,無不在開啟觀光博弈的巧門。
 從現實面考量,觀光賭場條例要企圖在國會中闖關,除非有重大環境變遷或事件影響,否則該政策不得不先思考如何讓大家都「利益均霑」,方有可能獲得多數支持,不然在表決大戰下,馬祖可能被邊緣化。
 除了立法委員會希望將醃豬肉帶回選區外,行政院也有這般顧慮存在。從分配政治角度觀之,行政機關為了讓預算成長與法案安全過關,會盡可能配合民意代表索取補助款的提出,或是地方利益團體的要求,讓彼此皆大歡喜。觀光賭場條例由於明定限於離島地區,復加上行政院秘書長陳威仁明確表示目前觀光博弈政策方向只開放離島,使得博弈政策受惠選區相當有限,離島利害關係人數相對於全國人口仍微不足道,政府面對離島選民的壓力比台灣本島較小,法案合法化進度牛步化情形亦不難理解。對於缺乏豬肉的誘使,是否能使觀光賭場條例受到行政院與立法院的關愛,而積極溝通鼎鼐,讓博弈這塊醃肉上市兜售,將是值得關切的議題。
 政策利益分配的結果就是權力結構操作化的測量準據。面對離島的弱勢,在法案的競逐市場中,我們應團結一致,善用各種管道與途徑,表達馬祖的困境與訴求,讓透過公投所展現的馬祖公民意志,能夠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