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重視新移民文化 厚植競爭力

  • 2013-12-13
 近二十餘年以來,國人與外國人的跨國婚姻比例激增,如今台灣已有四十多萬的新移民,外籍配偶要適應氣候、語言的差異,面對社會的誤解,還要盡力被大環境認可,過得很辛苦。即使現在社會對她們的認識到達一定程度,食衣住行都能很快進入狀況,但是對於新移民的態度還是不夠友善,譬如不鼓勵新移民女性用自己的母語跟孩子溝通的刻板思維,反而讓孩子失去學習另一種語言的機會。
 如何幫助新移民適應生活,把他鄉變成故鄉,民間和政府必須共同努力。內政部和教育部合作的新住民火炬計畫,目的也是希望讓新移民更快融入生活,在新故鄉發揮才華,一起為台灣打拚。新移民相關措施做好,不僅可保障新移民權利,也可讓台灣的文化更加豐富。
 外籍配偶對人口成長、家庭結構、社會穩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與貢獻。由於初期迎娶外籍配偶者,以老兵或中下階層民眾居多,加上台灣社會傳宗接代的觀念,外籍配偶的概念逐漸被簡化為生育工具的刻板印象。而她們在家庭中也沒有被合理對待,家暴、受虐事件時有所聞。在少子化的時代,外籍配偶扛起負責生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如果社會不能正視、肯定她們的付出,一個不快樂的主婦與媽媽,怎能養育出健康、快樂、正常的下一代。
 新移民女性最大困境是難以融入此地的社會,這又與她們往往受社會排斥,如不對稱的婚姻關係、社會接納程度低、社會支持網絡薄弱,以及生活適應困難等有關。要保障新移民人權,國家應透過移民政策與相關措施的執行,在婚姻移民的運作機制中更扮演重要角色。讓新移民女性在求職與就業過程中,不會遇到歧視與差別對待,適才適用,給與其能力相當的工作,如此才能增進其福祉和社會整體生產力。
 新移民加入,可以為原有文化注入活力、新血。如何對待弱勢族群,是社會文明化程度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除了政府政策,民眾也應跟著調整心態,在跨國婚姻、新移民家庭逐漸增多的情形下,不只新移民要適應新的文化與社會,這裡的人民更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族群,才能減少不同種族、文化間的差異,共同建立一個多元的社會。況且,隨著多元文化思潮的蓬勃,各種能力都可能成為學問。新移民的語言與文化其實也是現今社會的瑰寶,新移民朋友應該積極培養孩子學習母國語言,多一種語言,多一種競爭優勢。所以,建立多元文化社會,我們應該要鼓勵新移民的媽媽們,在家裡一定要教小孩講母語,國語教學工作交給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