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不停蹄的跨越

  • 2013-12-17
 無庸置疑地,每年年底的跨年活動,成為各縣市城市行銷與提升能見度最佳的契機,除了辦活動拚人氣、比卡司外,媒體報導的程度也成為相互較量的項目之一。馬祖當然也沒有在這次一年一度的跨年倒數中缺席,籌劃跨年晚會和元旦晨跑活動,好讓更多人看見馬祖。
 跨年活動是一種文化、視覺與悸動的交錯,透過現場或媒介的轉播,使各地的朋友在倒數聲中送舊迎新,並相互問好祝福,盼望來年平安順遂。台灣各地的跨年晚會,綜觀來看不外乎是歌星演唱以及煙火秀,在驚呼答數聲中開起年度的伊始;但當各地都陷入同樣的模仿次文化時,晚會除不再是具吸引力的誘因,也使區域的行銷成效大打折扣,更讓許多人反思其意義所在。
 馬祖辦理跨年晚會無不至期能照亮我們的招牌,敲響觀光的鳴鐘。我們在辦理活動時,不應一味的模仿台灣方式,將節目資源過度挹注於藝人演唱與摸彩,畢竟在資源與客觀環境上有所限制。透過明星來馬的星光熠熠固然能成為晚會的亮點,但相較之下拉力仍有限,有可能變成是自辦自high的形式。
 馬祖的跨年活動除需積極和觀光行銷業結合外,更要譜出自己的特色,標榜「唯一」而非競逐「第一」,方能衝出藍海。節目安排上或許可以納入地方特色等表演,創造媒體亮點,甚至將媽祖祈福、海洋活動等社會文化元素融入,讓鄉親更有參與感、活動更具在地化。除了煙火秀,我們應善加利用地理位置,安排送走有如愛琴海畔的夕陽餘暉或是一同迎接希臘般天空的晨曦,讓一切的新舊交替從馬祖開始,在馬祖迎接「馬」年的到來,象徵「馬到成功」。
 當我們的活動具獨特魅力時,除吸引觀光客攬勝,行銷知名度,活絡地方經濟外,也可嘗試引進民間資源與活力,讓跨年節目更豐碩。臺北市101年的跨年煙火秀所需經費約3,000萬元,但市政府僅編列800萬餘元預算,其餘均係國內外廠商贊助協辦。建議公部門在發展觀光時,除了向前看,也不要忘記向後看,看看我們自身已有什麼資源與在地利基,如能借重民間資源,發展出獨門生意,一方面能降低公部門經費支出,另一方面又能與民同樂,創造雙贏。
 面對跨越「一生一世」(13-14)的交際,馬祖必須有嶄新的突破,除了晚會、煙火、聚餐之外,公私部門可以再思考跨年還有哪些可能,讓2013年跨越到2014年的這一刻,更具深度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