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追求到領悟

  • 2013-12-23
  人的一生從追求到領悟,需要歲月,也需要自省。最近一期講義雜誌提到,小時候收到一份禮物,你會覺得很幸福;到了成年之後,完成一個目標,你會覺得很幸福;同時,你得到一份領悟,也會覺得很幸福。我們常聽外人或是自我標榜說,生活在馬祖很幸福,這是外在環境所賜予,鄉親要省思的是內在的領悟,社會風氣如此,需要再集體自省。

 馬祖在體制變革之後,這20多年來都在追求、改變、超越,外部環境變了,生活機能也改善,但是外貌也失序受傷了,人心亦多了過度暇想空間,說不好聽就是貪婪。

 經歷大大小小政治活動,固然是民主社會必要過程,可是這個付出的成本太大,從初期始作俑者到後面變本加厲,怪罪的是我們自己,必須承受結果,唯有大家有所領悟,才能扭轉現況及風氣,給我們下一代好的社會氛圍。

 人生的真實過程是為了成長、磨練、追求、領悟,而不是最後的感嘆,如果一心追求金錢名利,或是一生都在抱怨、不滿,或是心生不平衡,對於人生幸福而言都毫無改善、領悟,當同齡的朋友們在快樂享受人生時,卻孤獨地度日或在病魔中掙扎,就算富可敵國又有什麼用?

 生活環境也是如此,追求進步之同時,鄉親也不要忘了自我要求,包括思維、行為,人生是自己創造的,不需要誰來肯定,只要自己肯定自己。活著人生短短數十年,不是一直衝刺,而忘了身旁的花草樹木,偶爾停下來走走,發現生活中不一樣的樂趣。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認知,也會有不同的領悟,所以人要活的更好,才會有人因為你的故事而感動。

 人要因為自己的生活而快樂,不是因為別人的想法、作為,而讓自己處在快樂或不平衡狀態之中。

 活在這個島嶼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只要懂得如何調適,了解自己,並有個正確想法,領悟到只要付出行動,你就是那個最快樂的人,只要自己覺得做好本份,管他罵你什麼,把真正對你有幫助的批評吸收改進,才是有所助益。島外看島內,就像窗外看窗內,看的只是表象;就算是新聞報導也只是片段表象,未必能看出深層的部分。

 快樂和痛苦都是自己主控的,每個事情換個角度想,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直走、轉彎都是你的權利,但是哪條路才是值得你走的呢?我們期待對地方也好、個人也好,在追求之同時,心都要謙卑而自我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