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口比例及島際分配,馬祖多元就業人力名額不算少,離島登記在搶,其實再多名額也是搶;我們不容諱言,問題不在名額多寡,在於有的民間組織管理制度。球,永遠在社團組織手上,因管理緊鬆是關鍵;同時,在最近二、三年因多元就業名額多了,擠壓機關臨時工一樣工酬及福利更好,都招不到人,離島也是如此,所以,兩相對照可看出問題癥結。
機關學校屬公部門,一切照規定來,這幾年招募勞務如廚工,甚至行政助理工作,都沒有人來報名,換是以往沒有民間社團多元就業人力名額,大家也是睜大眼睛在看、在報名,學校營養午餐廚工、老人家三餐料理都是找了2年,且流動性高,看到民間多元就業有缺,一樣跳槽。
我們不是否定所有民間社團多元就業人力,有的很有效率,專案管理也是一板一眼,而是少部分社團欠缺照表操課,管理鬆散,不但造成求缺者「涼快」瑕想空間,也帶給社會誤解。
按多元就業人力運作及管理是非常有制度,每日作業是很嚴謹,功能也是很大,如環境清理者上山下海,他們很辛苦,一個月22天不到2萬元,賺得是辛苦錢;其他專案亦是8小時工作時間,各管理社團都照規定來,看看搶缺的情況不致於搶破頭。所以,到頭來在搶登記,問題不是中央及地方給的缺不夠,而是民間社團自己沒有抓好多元就業的核心價值。
平情而論,不管是地方政府、中央民代及地方就服站都很努力再爭,中央也照顧外島,給的也都沒有少;再者,民間社團提案也是關鍵,計畫必須有所創意、內容,具有說服力,對地方發展及帶動有所幫助,而非年年單一色彩。
中央主管機關有一套審核機制是絕對有必要,一則避免浪費人力,二來具實質效能,如近年除社會一般型之外,多了經濟型多元就業人力設計,就長遠來看,非常有道理,輔導民間團體組織具生產力,成員也可習得技能謀生,進而促進在地產業發展。因此,近年人力缺額分配,中央會在經濟型名額給得多,這也是趨勢。
最後,我們還是建議各社團組織落實管理作業,比較會有成就感,招募時可汰蕪留菁,更避免搶缺困擾;同時,期待在經濟型計畫多所著墨,在有機會參訪台灣社協團體吸取他人經驗,再因地制宜設計符合地方產業型態,共同為地方經濟產業盡一份心力,也為自己組織走出一條路。
社論/落實多元就業人力管理
- 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