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航運業者看好即將開通的黃岐航線,投資數千萬元打造99噸級的新客輪,在大陸環馬祖澳一日生活圈政策推動下,距離近、航程短的黃岐線,比起馬尾線將更有競爭力;今天是農曆年除夕的大節日,家家戶戶團圓迎接新年到來,展望未來一年馬祖除了博弈產業持續爭取推動之外,黃岐航線的開通也是影響旅遊觀光事發展的重要政策,兩岸政府都要以更積極的步伐向前邁進,共同來迎接新航線的新契機。
90年實施小三通政策以來,兩馬航線從未出現過榮景,其關鍵因素是缺乏競爭力,包括航程、票價、台馬空中交通等複雜客觀條件不佳,讓馬祖與金門無法站在平等點出發,客運量不及金門的十分之一。若兩岸三通是必走之路,要維繫航線暢通則必須重新思考提升各種競爭力,而與馬祖近在咫尺的黃岐港,則提供小三通另一條可行之路。黃岐與北竿約8浬距離,一般航程約在25分鐘之內,與馬尾線的90分鐘航程相較,距離短代表成本低、舒適度高,這就是競爭力。不論是福澳或白沙至黃岐航程均在相對平緩海域,海象影響航班穩定度的因素大幅降低,而交通的正常正是任何型態觀光發展必備的條件。
相較於大陸方面準備動作,我方在黃岐航線開通所有的配套措施均顯不足,黃岐港的客運大樓及碼頭發包在即,以我們對中國大陸政策推動速度的認知,所有配套的硬體建設可以十分的快速,因此我方的準備工作不能再躊躇不前,包括聯檢大樓、浮動碼頭等建設要排除萬難在農曆年後積極展開,才不會到時候青黃不接鬧出笑話。
黃岐航線的開通代表兩岸交流互動發展的另一個里程,這不代表現行的馬尾線不可行,讓市場機制決定未來動線是最合理的做法,兩條航線共同來營運若無法共存共榮,最終會去蕪存菁留下可行路。不久前陸客遊馬祖政策的試辦、試行,讓馬祖鄉親見識到陸客的消費力,未來馬祖觀光客來源將有一大部份可能來自大陸地區,便捷的交通是發展成功與否的重要條件,民間業者往往早政府一步看到商機與希望,投資鉅額建造新船不僅僅是新年新希望,更重要的是未來的商機已經浮現。
相較於13年前兩馬小三通開航之時,現在馬祖的各方面條件均有改善,包括碼頭建設、台馬空中交通穩定度與運量的突破、景點再精進等;點對點拉起線,馬祖與大陸方面的連結可以有更好的選項,黃岐線就是一例,將來一日生活圈的建立可望帶動新的旅遊風潮,兩岸人民均將受惠,而馬祖擔任中繼角色自然能夠受益。有人潮就有錢潮是不變的定律,政府要做的是把人帶進來,只要有人民間自然會動起來,各行各業自有發展的機制與因應的對策。展望新的一年,黃岐航線如能如規劃在10月開航,地方觀光事業的榮景依然可期。
社論/除舊佈新 「岐」開得勝
- 201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