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將元宵納入馬祖春運計畫

  • 2014-02-12
 一年一度的元宵即將到來,如往年一般元宵期間台馬空中交通的需求量更甚於春節,元宵節才是馬祖真正要執行春運的重點時段。春運計畫為國家級政策,透過協商爭取馬祖元宵納入春運計畫方能獲得國家級的交通資源,不論是海是空,足夠的春運應變方能滿足民眾所需。
 新北市長朱立倫日前向中央喊話希望元宵節傳統大節應列為國家假日,這是一個政治人物因應現實需求所提訴求,果然引起各界重視,如果沒有意外,明年的元宵節將可能成為國定假日。再回到馬祖,交通部訂定的春運計畫每年如期實施,先不論其成效如何,但這項制度已行之有年,缺點也一年一年改進。春運計畫的精神在於春節期間人潮流動量大,政府有責任透過必要的管制與應變措施,達到交通順暢的目標,這期間包括了離島的交通運輸工作。
 馬祖的春運時間與台灣相同,但自從南竿機場開航以來發現,每年春節的交通運量遠不及元宵期間,大多數是因為天氣因素影響運量;春運計畫往往趕不上天氣的變化,排除天氣因素後,春運計畫應考量的唯一條件只有需求量,而歷年來元宵節的需求量多於過年期間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政策只允許有一次的春運計畫,馬祖應建議改在元宵來執行,如果沒有限制,最好把元宵也納入年度的春運計畫,形成政策來推動,建立制度更有利於實際需求。
 春運計畫如同國清週計畫一般,屬於國家級的政策,政府一旦推出就必須為政策負責,馬祖地區的海空交通尤其需要國家級的資源介入,如軍機、軍艦的派遣,要求民間公司加班等,都需要政府的力量;制度的力量更甚於人情的關說,馬祖因為各項資源缺乏,以往很多事情要靠中央級民代關說、爭取,但總有力有未逮之處,尤其在面對民間的運輸企業時,更加不能隨心所欲。
 元宵節是馬地區十分重視的節日,從每年在地民眾與旅台鄉親的參與程度可以得知,年可以不過,但元宵酬神工作不能馬虎,很多一整年旅外的鄉親一到了元宵,都得放下手邊工作回來馬祖敬神酬神,也因此元宵的交通需求量會大增。春運計畫除了台灣本島與外島之間的交通連結外,也要設法將馬祖離島間納入,馬祖的海巡艦艇必要時也能擔任這項任務,現有的資源必須有中央政策的支持與整合才能發揮功能,許多政策與制度「因地制宜」是很重要的想法,地方自治後地方政府理應有更大的權限整合在地的諸多資源推動地方事務,只要是對民眾有利之事,都值得嘗試推動。
 馬祖的天氣無法掌握與改變,但人為的制度與政策可以配合調整,春運計畫就是一例,大眾運輸這項工作由國家推動落實名正言順,如同醫療後送制度一樣,早期不也是透過民代關說,現在已經慢慢走向制度化,也更能符合社會公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