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得天獨厚擁有好山好水的環境,當台灣許多城市追求打造健康生活城市之際,馬祖已然站在極佳的出發點,教育部體育部103年公布的一項運動城市調查報告中,國人規律運動比例為31.3%,而連江縣雖然樣本數偏低,但高達40.7%的規律運動人口數字依然傲視其他縣市,縣市友善運動環境評比同樣與其他離島縣市位列最佳的A組。
許多人都知道運動的好處,可是長期規律運動的人卻不多,規律的運動指的是「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強度為使心跳達每分鐘130次。」目前國內規律運動人口仍未達三分之一,各縣市平常沒有運動者不運動的原因皆以「沒有時間」的比例最高,其中又以宜蘭縣及花蓮縣比例超過六成最高;原因為「懶得運動」者,以台中市的比例較高;因為「工作太累」而不運動者,以新北市、新竹縣及澎湖縣的比例較高。
規律性運動的好處可分位身體與心理兩方面,在身體部分可以加強心肺耐力、降低交感神經的活性、延緩因老化所導致的肌力下降、改善老化的認知功能、減少脂肪含量、提升體內免疫球蛋白濃度、減少骨質流失;在心理部分則是運動時會使身體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包括多巴胺化合物(dopamine)與腦啡(endorphin),而產生愉快、安樂的感覺,非競爭性的運動後體內的血清素(serotonin)會升高使人產生安寧感可以改善情緒。除此之外,運動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憂慮與焦慮感,以及改善煩躁、焦慮、失眠、疲倦、頭痛等壓力反應進而對抗壓力,也可以提升一個人的自我概念,增加個人的自尊,而經常規律運動的人正面情緒較多,因此也比較樂觀。
以上述的運動城市調查可以發現,馬祖鄉親其實對馬祖的運動環境滿意度相當高,會從事運動的人口高達八成,縣市政府、學校、社區或運動協會舉辦體育活動頻率,也以離島的澎湖縣、金門縣及連江縣的比例超過六成最高,馬祖鄉親對於參加體育活動的滿意度亦高達九成,但相對的因為公部門舉辦比例高,也讓運動繳費的比例偏低,不易推動運動產業發展。
體育署在該項調查報告中建議,職工與上班族之運動不足,且參與運動社團比例偏低,未來可針對不同職場對象研擬合適的運動種類與方法,婦女活動需再擴大,規劃與提供各不同階段女性的休閒運動,以及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導入在地體育運動志工,協助銀髮族運動,因應地區特性發展社區休閒運動以建全運動環境。
雖然馬祖在規律運動人口的調查數據頗高,但因為實際人口數較少,更應朝向全民運動而努力,如果要提升人民運動參與率,必須創造更多的運動的空間及環境,馬祖雖然不乏運動設施,但場館內的舒適性卻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另外培養活力的運動社團,訓練更多合格的運動指導員指導孩童與初學者,或者是指導孩童或在週末進行指導的運動志工等,也要培養單項協會的管理能力,以利舉辦各類運動賽事及活動,提供更多的運動機會。
社論/提升規律運動人口比例
- 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