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給予領隊導遊人員熱情的掌聲喝采

  • 2015-07-31
 縣府觀光局將辦理105年導遊人員國家考試輔導班,意味公部門對於觀光人才養塑的逐日重視和深耕,至期我們不只有秀麗風景,也有一些導覽旅遊專家,為馬祖發展盡一分心力。
 在許多人刻版印象裡,領隊導遊人員的工作就是遊走於山水間,將遊樂寄於工作;但事實上,他們表面上是談笑風生,但精神卻無比的緊繃,以因應突發狀況。帶著一群人出遊,首要面對的就是不同團員的個性,各有各的價值觀或想法,為盡可能滿足每位團員的需求,並創造愉快和諧的氣氛,領隊導遊們常常會把自己的角色縮到最小,置身於中立中介地位,縱令心中有何等的不同想法,一切仍以大眾想法來服務,亟求旅途的順暢;畢竟,倘領隊導遊自身意見過於突出或尖銳,容易傷了和氣與感情,使路途上氛圍低沉,被團員給予一記負評。但他們也是人,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或意見,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偏好感受,只因有著高度使命感與責任感,加上高度修為的EQ,才能順利平安地走完旅程。
 領隊導遊壓力之所以大,在於得全時段進入待命狀態,以因應不可預知的危機發生。出門旅遊前雖有行程表或說明書,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所有的旅程無法完全照表操課的執行,任何一個風吹草動都會中斷或改變原有規劃。像是說天候的陰晴圓缺變化、集合時間仍未見團員報到、交通工具的半途拋錨、天公不作美帶來的傾盆大雨、原列的餐廳沒營業或用餐等待人潮過多、團員的身體不適或心情不愉快、乃至臨時性的變更行程提議等,在在考驗領隊導遊的應變能力與危機管理智慧,如何給予整個團體有最妥適的安排。當團員在遊樂放鬆之際,他們往往已經開始思考下一段行程或旅宿的安排,甚至在研謀應變方案,不致讓團員跟著苦惱或空等;畢竟有個閃失或空白,都會影響成員對旅途的觀感。
 團員們在走訪一景點後,往往會不自主的問:「接下來去哪?」整個過程幾乎就是人到、錢到、口到,跟著領隊走就自然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住,不必煩惱與擔憂接下來的旅途。但負責任的領隊導遊必須要「心到」,勢必不能在此刻被問倒或說「不知道」,必須在腦海中早就具有18套劇本來因應所有行程的調度或轉變,能觀察團員的需求做出最貼切的旅程安排。景點的安排並非依著地圖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行走就代表順路,必須仰賴領隊們的智慧,參酌天氣狀況、成員體力與情緒等主客觀環境來轉換,才能讓每個景點的參訪效用極大化。好比說若團員年紀偏高者,在日正當午時就不適合過多戶外活動,或是安排行走的路程;但若為年輕族群,在大好天氣時,很可能就成為安排水上戶外活動的好契機,但這都得靠領隊導遊的智慧與敏感度予以變化。
 除了個體自由行,不論是背包客相約或是參加旅行社行程,總會有負責統籌的領隊或主辦,負責行程的所有行政庶務與人際間調和鼎鼐,扮演關鍵靈魂的角色,攸關旅途的順遂與否。領隊導遊也是平凡人,雖在外表看似輕鬆自在,並負有服務的工作,但著實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壓力與為難之處。當下次參加旅行團時,不要吝於給他們掌聲或肯定,或是說聲「辛苦了!」或「謝謝!」,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句話,給予的鼓勵和肯定效果將遠遠超過小費或薪水的支給,給予再接再厲的正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