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營造永續的友善生態環境

  • 2015-08-02
 馬祖,地處遷移性候鳥南來北返路線的中繼站,除了每年秋季有成千上萬的鳥類由中國東北、韓國、日本及西伯利亞來此度冬或過境之外,到了春季候鳥北返,又是另一波高潮,而且還有為數眾多的夏候鳥燕鷗,每年四月準時到馬祖各無人島礁上繁衍最具特色。鳥類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我們發展觀光,休閒娛樂潛在的資源,我們擁有這麼好的地理條件及環境,若不加以珍惜,任其滅絕,至為可惜。在提倡自然生態保育的今日,除了增進對自然生態更深一層認知,更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保護這一塊大自然給我們珍貴的資產。
 近年來,從「藍眼淚」到海上賞鷗,讓馬祖的知名度不斷提升,讓來馬遊客留下深刻印象,證明馬祖不需靠富麗堂皇的建築、令人炫目的表演,只要保存好馬祖的原始美麗,就能成功吸引遊客。但是,仍要提醒公部門、民間組織與遊客,在生態旅遊觀賞過程中,千萬不可干擾原本的生態,如因生態旅遊而破壞生態,這是本末倒置的一件事。生態旅遊的主角是自然生物,觀看體驗者只是一位旁觀者、紀錄者,在生態之旅中如果反客為主,生態將會受到破壞,生態旅遊也不可能做得長久。落實生態旅遊的尊重與維護,才能讓馬祖的生態旅遊推廣顯得與眾不同,塑造獨一無二的吸引力。
 人們往往會漠視最熟悉的環境。通常日常眼界所及並不覺得特別,但等到失去了才會懊悔莫及。是以,生態教育紮根工作遠要比任何形式的推廣都來得重要;讓孩子們從小認知周邊的生態資產,方是協力生態永續的最大資本。是以從各級學校紮根生態教育,不斷培育成長的驅動力,才是生生不息的本錢。此外,馬祖一直存在為數不少的生態愛好者,也有相應的組織,相互之間可以增進交流的機會,創造效益的最大化與影響力,共同為地方生態保育作貢獻。馬祖已經是享有盛譽的鳥類天堂;基此,應有計畫的藉由各種活動導入公民參與的機制,導引正確的價值發展與共識,建立正確的生態發展觀念。
 生態旅遊之所以漸漸成為世界各地的旅遊風潮,在於人類環保意識的抬頭,體認到與大自然共存共生的重要性,馬祖號稱觀光立縣,更不能自絕於世界風潮之外,運用在地豐富的生態資源,發展觀光事業是前景可期。有關的配套措施,除了硬體建設的規劃外,這期間仍夾雜許多觀念性的問題和居民的生活習慣有關。以減少路巷燈為例,若要降低光害勢必要大幅減少路巷燈的數量或是縮短點亮時間,這可能影響到居民的作息,民眾如果不能調適配合,可能讓政策滯礙難行。
 生態旅遊除了是自然之美的展現,也是行政管理的落實,以生態之美成功吸引一定數量遊客後,如果沒有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與管制,大量的遊客恐將造成生態的破壞。期望透過公部門的良好行政管理,讓馬祖的生態之旅能確保遊客的安全、減少自然的破壞,讓馬祖生態旅遊做得長久,打造馬祖獨一無二的生態旅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