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 2015-08-05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至今,最讓人討論的便是他的使用者付費哲學,先是路邊停車格不再免費,估計一年增加約3億元收入、YouBike取消前30分鐘優惠年省1.5億元、大砍市府公務員的交通補助費及加班費,年省9800萬元、取消報章雜誌、輓聯,再省2000萬元,加上已經送往經濟部審核通過的水費調漲,雖然仍然有些批評聲浪,但能堅持下去的準則便是一視同仁的使用者付費概念。
 南竿機場前停車格因為車滿為患,嚴重影響觀光季的正常運行,讓航站開始研擬使用者付費的機制,希望民眾可以合理的使用。早期馬祖因為觀光人潮有限,機場前寬敞的停車空間均讓鄉親免費使用,但長期的使用習慣,已經讓該區成為部分人的長期停車場,晚上把車停好再騎機車離開的情況已非少數,過去因為車少讓鄉親方便尚無不可,暑期觀光季一到,各式車輛往來頻繁,沒有停車格可使用的情況下,就造成車輛隨意臨停或長期佔用的情況。
 台北市議會在質詢時曾經重砲攻擊柯市長,強制收費的後果就是讓車輛往小巷弄停靠,違停的情況更加嚴重,但柯市長舉例曾經到過一個路段,一邊劃格的停車位只停了二、三台,旁邊紅黃線卻停滿車輛,這樣的情形顯示有時候不是停車位不夠的問題,當然還有民眾欠缺法治觀念及貪小便宜的心理。
 過去介壽村廣場經常是人、車穿雜其中,因為購物、用餐的便利,車子隨便路邊停靠,不但影響村容,也造成人民行走安全的顧慮;而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縣府在獅子市場對面蓋了地下停車場,但開放初期確實面臨陣痛期,馬祖民眾尚未養成付費停車的概念,就可以清楚看見路上停滿車,停車場空蕩蕩的窘況,但隨著加強取締及交通宣導,現在地下停車場的使用率也逐漸提高。
 台北市過去是部分路段收費、部分沒收費,也有路、街免費停車格的劃設,但台北市停管處已經宣布將進入全面收費的政策,除體現「使用者付費」概念外也方便北市府管理,並鼓勵市民使用公共運輸系統,符合環保節能的精神,這樣的政策確實引來許多批評聲浪,但為避免實施時間差造成不公平,北市府已經宣布年底前全部收費。
 使用者付費之目標,在於減少公共財在使用上的擁擠與損害,以達更佳之經濟效益,並要符合效率原則及公平正義,意即有使用者才收費,成本或使用頻率越高者,則其收費亦越高,亦培養社會成員對公共事務負責任的態度;南竿機場前停車問題由來已久,機場前機車隨意停放的情況,已經透過航警的勸導有明顯的改善,接下來以使用者付費的概念來進行停車格有效利用規劃,相信能有效改善現在的停車亂象,亦逐步養成地區民眾使用者付費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