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3號颱風「蘇迪勒」,路徑與2005年造成花蓮重大災害的「龍王」颱風類似,在今明兩天籠罩全台各地,紮實的雲層與水氣預計將為台澎金馬帶來強勁風勢與雨量,成為不可忽視的災害防範要務。誠如台北市長柯文哲在防災會報上的勗勉,相較上次「昌鴻」颱風輕輕掃過,這次「蘇迪勒」是真實敵人出現,不能輕忽怠惰。
儘管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正是家戶團聚慶祝的溫馨節日,但今年不巧遇上颱風的侵襲,我們在歡慶之餘仍不能疏於防災工作的進行。天氣的變遷原係自然的週期復始循環,本是中立性質的天然現象,並無好或壞之影響差別;但近年每逢雨季或颱風過境後,各項天災事故頻傳,甚至造成家園的毀損,似乎把大自然的變化視為是生活損失的元兇。但仔細窺究,很多天災意外與悲劇的產生,往往是來自於人為管理措施的不善,對環境的變化未查加以防範,甚至輕忽與藐視,讓小問題釀成大災難。
倘因承平時期管理維護不佳而引起的輕微災禍,短期內要復原仍指日可待,但最懼怕的是強度大、影響長的天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衍生災害的「災害鏈」,容易造成複合式災難。像是1960 年智利接連發生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而在瑞尼赫湖區接連引發數百萬立方公尺的大地滑,造成湖水外溢,淹沒了湖東65公里處的維亞城,全城水深2公尺,使數萬人無家可歸。災情的嚴重其實反映出大自然對人類社會的反撲,過度開發與破壞的結果,原有防洪保育功能的山川湖泊功能殆盡,面對環境的衝擊難以有效發揮防禦功能,只能任憑無情的肆虐襲擊。災情越是嚴重的地區,往往和過度建設與不當利用有正相關,等於把自然資產的存摺儲蓄提前領走,面對災難發生時,綠色或藍色資源的戶頭已無任何可資調度的元素工具。
颱風到來為了安全的考量,許多地方政府會相繼宣布停班停課;但我們千萬不能抱持著期待颱風假期的到來,因為那是建築在許多人的痛苦與無奈上。公部門為求慎重,會視情況決定是否停班停課,一旦達放假標準,意味著災情嚴重到一定程度;但這對許多看天吃飯務農或討海人家而言,卻是莫大打擊和沉痛,很可能會致使即將採收的農漁作隨風雨付諸流水,所努力的心血全數泡湯,瞬間化為烏有。我們要有同理心,站在其他人立場上多多思考,切莫把颱風假期當做意外收穫。
海洋上的馬祖島嶼本身資源就具有缺稀性,當災害肆虐時,倘再加上環境資源浪費與不當管理,極易使彼此共同陷入生活困境與家園崩壞的困窘,非鄉親所樂見。面對今年最強勁颱風的到來,全體鄉親要在歡度八八節之餘,不忘做好防災與減災工作,攜手共同度過大自然給我們的考驗挑戰。
社論/「八八」是節慶的歡度也是沉重的警戒
- 201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