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蘇迪勒颱風遠颺後給予的軟實力

  • 2015-08-11
 蘇迪勒颱風雖快速橫掃台灣且已遠颺,但帶來的災害程度遠甚先前,致使400萬餘戶停電,造成各行各業無以估計的嚴重損失,堪稱打破歷年災情紀錄。強風夾雜的豪雨,讓馬祖許多家戶用電中斷、鐵皮遭掀覆,乃至灣浮排毀壞、路樹傾倒等,肆虐後的北疆滿目瘡痍,彷彿來到煉獄般的苦境。
 一場看似平凡不過的風災造成如此慘重的災情,除究因於天候因素的多變不穩,正給予我們一記當頭棒喝,再次喚醒我們對於防災工作的不可馬虎。許多人根據過往的經驗,常常認為颱風只是一陣子就離去,至多風強雨大,忍個幾天就渡過,因而對於防災工作的疏於警戒。像是常見的公部門政令宣導,呼籲民眾要經常檢視排水管溝的暢通,嚴防豪雨的阻塞造成水患;或是加強巡視屋頂及門窗,確保不致被強風破損或裂解;乃至於保持道路暢通順利運行;以及對路樹植栽的妥善美化管理等等,儘管都是老生常談猶言在耳,但聽進去者卻寥極,付諸行動更是屈指可數,讓問題一再發生。有道是:「多一分防範,少一分危害;多一分警惕,少一分受害。」如果鄉親能在承平時期多做些準備,並具高度的警戒心態,或許災情程度能緩和許多。
 許多家戶在雷雨交加的颱風日遭受停電之苦,除了摸黑行動外,才發現原來能源是這樣的寶貴。風勢讓供電中斷,許多鄉親除家電未能使用,無法從電視廣播知曉當前災害實況,也因抽水馬達無法運轉使用水受限,更直呼炎熱的天氣吃不消,打亂原有寧靜生活作息。習慣於開關按壓就能有無限電力、用之不竭的水源,在風災的影響下嘎然而止,沒水沒電的日子彷彿回到從前,一切變得是那麼樣的不方便,瞬間不知所措,衝擊既有的常規。歷經過這般的苦楚才能體會,原來我們習以為常、視為理所當然的資源是那樣的彌足難得,沒有水和電猶如缺乏陽光和空氣一般,顛亂平靜生活。雖然各家戶已漸次恢復曩昔供電供水,但這次的經驗深深地給鄉親殷鑑,提醒大家資源是有限的,沒有節約及有效利用,恣意的浪費消耗,一旦發生能源危機時,將是再多家財萬貫也買不到的珍貴。
 颱風離去後留下一地散落的泥濘與殘壁,需仰賴專業人員與軍方的協力才能逐漸復原從前的美貌,對於這些無名英雄的努力,我們要能及時感恩。災後的家園環境渾亂不堪,有時單賴自己仍無法有效清疏,必須仰賴清潔同仁們的專業器具與技術,協助打掃整建,甚至是國軍弟兄的幫忙疏運,才能在最短時間看到過去的藍天白雲及湛藍海洋。他們的支援,我們不能用視為理所當然的心態視之,畢竟渠等在大太陽底下、泥濘沙土內、垃圾大堆裡等不甚舒適環境下辛勤工作,揮灑汗水只求得儘快看見居民們的笑容與朝氣;沒有這群默默付出的要角,你我共同生活的家園將依然是如廢墟般的殘破不堪,不論清理速度快慢,都要不吝於給予最大掌聲及鼓勵。
 颱風吹襲雖造成馬祖許多不便與困境,但卻意外讓我們意識到防災工作的馬虎不得、對資源的善加珍惜,以及要懂得感恩與回饋;唯有能將這些啟發融入生活蘊底,才能讓北疆更加茁壯與成長,在災害來襲時能屹立不搖,添增我們一道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