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省思

  • 2015-10-14
 馬祖隨著刺鳥獨立書店外,南竿55據點忠誠堡也將轉變為戰地文化青年民宿,這些都是即將衰敗的軍方閒置空間再利用成功案例,因應軍方檢討不需要的營區釋出政策,馬祖這幾年也從著重聚落保存、老屋重建的模式轉往軍事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方式而努力。
 早期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都市重建都以興建新建築物的手法,以收快速復原之效,至1970年代初,保存運動已是相當和緩的社會運動與建築思潮,為保留人類共同的記憶,許多建築因而被凍結成像博物館般的展品,後來人們體悟到沒有生命力的老建物只是軀殼,因此人們又開始尋求讓老建築活化的保存方式,於是再利用的觀念興起。
 同為離島的金門,與馬祖有著非常接近的地理特性,近期針對軍方大量釋出廢棄營區進行一項103年金門地區軍事資源釋出營區可行性評估暨先期規劃案,配合軍方103年度營區拆除作業,檢討縣府是否接管運用已空置之78處營區1789棟房建物,其內容包括擬拆除營區現況調查、土地權屬及建物保存價值分析;蒐集闢建據點史料、故事,吸引老兵回營,創造營區保存價值;營區整體戰略計畫與價值研究、防衛據點串接觀光;現存標語與設施保存方法及GIS、GPS應用及供回溯查詢等。
 簡報中指出,非所有釋出營區都宜活化再利用,窳陋破敗的房建物兵舍,除管理不易,也容易產生治安問題,增加社會成本。再者,軍事營區釋出接管考量面向眾多,需加以衡量,如「認定歷史建築保存戰地文化景觀」、「強化土地管理及運用」、「發展觀光」、「提供地方公務機關業務處理空間」、「軍友期待保存」等,透過整體彙整蒐集各營區相關資訊,以提供縣府政策規劃參考。
 馬祖正處於社會發展轉型的重要關鍵時刻,經濟與文化發展一體兩面,在大量建設的同時,既存的文化資產倘沒有完整保留策略,便易在轉瞬間消失無蹤。借鏡金門,在馬祖全區軍事景觀宜有整體的發展策略,並非一景一木皆要保留,但需要保留下來的,需要以何方式保留,以何面目呈現就需要謹慎思考。
 過去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的成功與失敗案例皆有,眾多具地方歷史意義的閒置空間重獲再生的機會,卻因挹注大量經費於硬體設備後,缺少完善的經營管理,導致再閒置的問題發生,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政策重點並非單就於建築體的修繕,更應著重於其再利用對地方的影響。
 綜觀馬祖閒置空間案例,可以略分為軍事遺址、校舍閒置空間及傳統聚落等,在閩東建築部分,建議能保護一棟就保護一棟,在現代使用需求下,閩東建築在馬祖幾乎名存實亡,包皮的建築其實早已喪失建物靈魂,傳統聚落更是鳳毛麟角,因此無庸置疑需要保護;在校舍閒置空見則建議朝功能取向,與社區需要結合,如成立公共托育中心、樂齡中心等;最後在軍事遺址部分,則需要整體規劃,軍事地景是馬祖重要觀光與文化資產,必然為馬祖未來發展的主軸,建議多元化保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