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結束,不管是個人或一黨的勝利,都是承擔的開始。選舉結果,要把人民的心願變成施政的政策,以最快速度,落實各項政見,才能回應人民的支持,是承擔的開始,也是改變的開始。
如同任何一次選舉,當選舉結果揭曉之後,所有參與選舉活動者,都會有或得或失的不同感受。但是既然懷抱服務民眾之心投入選舉活動,而民主選舉又以「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為特色,因此,在選舉揭曉落幕之後,我們特別希望大家能以平常心看待得失。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事有了目標,卻不一定非達到不可,只要在其中享受過程樂趣,成固欣然,敗亦可喜,學會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人生路就順暢得多。
民主自由是最重要的資產,台灣也是華人世界中,唯一能走上當前民主境界的國家。選舉是一時的,人民福祉、國家利益是永久的,選舉或分藍綠,但選後執政必須一視同仁,不分黨派照顧人民,勝選的個人與政黨一定要從感恩出發,從謙卑做起,傾聽人民聲音,關心人民苦樂,勇敢反省檢討。馬祖地方小,大家更應該要珍惜鄰里之間的感情及民主正常發展,沒有必要再為輸贏計較,選輸不代表鄉親不認同,只是要再努力。此時,理應隨著選戰的順利落幕,大家攜手同心協力,為這塊土地的人民及後代子孫打拚,確保民主永遠的勝利。
選舉結束,需要展現更大的包容心,以平常心看待選舉得失,才是民主憲政能否正常發展的一項重要關鍵。以選戰失利一方來看,平常心的表現,在於其能坦然接受選民的抉擇、尊重選民決定,不會輸不起,也不至於灰心喪志,反而更應秉持服務民眾的初衷,繼續在其他工作崗位上展現長才。至於勝選的一方,則更要加倍付出,要真正了解「一張票、一世情」的意涵,每一張經過理性判斷所投出的選票,都是神聖託付和殷切的期許,其中所承擔的責任是何等重大!尤其在勝選的那一剎那,如何兌現政見,如何回報選民的責任壓力,對勝選的人而言,應立刻以實際行動,回應選民的深切期盼與付託。
總之,選舉只是一場民主洗禮的過程,平安生活、平和互動才是最終的結果。我們最該做的當務之急,就是要以理性平和的心胸和寬廣的包容力,走出對立分化的陰影。唯有冷卻激情、融合團結,才能落實「選賢與能」,建設以服務為本質的民主理想,進而為社會與人民的未來,創造更多福祉。經由人民選舉產生,肩負的是國家、社會未來的付託,當選的人與政黨要以民意付託為重,拋開個人情結。我們期待國家更進步更好之外,也希望馬祖這塊土地,有更多的人一起奉獻智慧、經驗、心力,為馬祖打拚開創新的契機。
社論/選舉是一時的 人民福祉才是永久的
-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