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青年創業 要走出自己的路

  • 2016-05-07
 隨著地區人口穩定爬升,加上觀光蓬勃發展,預告著馬祖各島將會越來越熱鬧!回顧這幾年,有不少青年看好故鄉未來發展,紛紛返鄉創業,讓地區新店面如雨後春筍般開張。我們認為,青年創業雖然不易,但應設法投入與眾不同或具創意的產業,才能與當下產業有市場區隔,也能帶給消費者不同以往的全新體驗,只要做出口碑、持之以恆,自然可長可久。
 近年因台灣經濟不景氣因素,地區青年回鄉服務有逐年增加趨勢,甚至有不少年輕人畢業後就立即返馬等待機會;除了公部門有許多新血的投入,民間產業這些年也很熱鬧,有許多新店面的開張,包括民宿與餐飲業都有,並能主打與傳統有著不同風格,確實令人耳目一新,風評也還不錯。只是,地區食、宿市場其實已相當飽和,如何在業界激烈競爭之下繼續存活,不只是對品質的強烈要求,也是青年們給自己的一大挑戰。
 我們認為,新創產業能否永續,關鍵在於能否做到具有創意及品質的維繫;一個有創意的商家,其產品自然豐富多元,同時能找到獨占市場空間,形塑我才是獨一無二的口碑,研發出較具競爭力的產品,有心經營者更能擴大規模,進一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願意留下來,也唯有如此,才能促進產業在地化深耕發展。
 再來就是品質的維繫,一開業的門庭若市是必然現象,消費者基於嚐鮮心理,都會很大方的前往消費,業者絕對不可因而自滿,務必要堅守初衷,維持好品質來回饋鄉親的支持,才是生存之道,才不會像某些店家到後期意興闌珊,甚至關門大吉。
 然而,要投入具創意、可維繫品質又能持續發展的產業,最主要關鍵在於技藝的獨佔及恆心的鍛鍊;技藝方面,產業經營以人為核心,尤其倚賴獨門技藝,近年許多產業都是由經營者在台學成後返鄉開店,帶給鄉親台灣同級商品或服務,這是鄉親之福;而恆心,就是是否願意專注此行業的耐力,很多年輕人都是看什麼好賺就往哪邊跑,或是賺到一筆資金之後就產生惰性,連帶品質開始快速滑落,惡性循環之下,甚至連原先本行都無法維繫下去。
 遊子願意返鄉工作或創業,我們都給予支持與鼓勵,這是在地產業得以延續的血脈,政府應予以輔導,引導有意返鄉創業青年走向正確道路,在政策擬定與執行上應視為一項社會工程,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同時也做好觀光發展及穩定交通,創造更多客源及利多,讓有意在地創業的青年更能無後顧之憂,全心全力的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