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正在起飛,這幾年突飛猛進的觀光發展,過去習以為常的商業模式已然不符合現代需求,需要新世代的年輕人投入想像與創意,這一點是身為馬祖這一代人的責任,需要我們為年輕人找到回鄉創業的理由及動機;南竿55據點的改造,或是東莒「卡蹓嘎逼」咖啡店及「攤在路邊」餐飲店的開張,都象徵著馬祖的發展正在質變,透過一間間充滿希望與創意的新店家開業,馬祖似乎開始泛起青年人熱情創業的氛圍。
輔導創業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政策,但過去執行成效欠佳,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做到橫向跨局處合作,以馬祖文創商品或是產業輔導的推廣工作來說,至少就有文化局、觀光局、建設局及馬管處,如果統計每年相關經費可能不下千萬,但卻因為各自為政,無法激起任何亮點或火花。
以文創商品設計競賽來說,文化局辦過、馬管處也辦,若提高獎金持續辦理,或許可以成為台灣設計界關注的比賽,陸續為馬祖設計出精緻的商品,但實際上就是至今尚未出現任何代表性商品。而輔導產業也是各自為政,產品未變,只有包裝一直變,已經有名字的產品,可能因為要配合今年經費補助的委外設計,設計師要改產品名稱就跟著改,讓人霧裡看花,如此一來如何打響伴手禮的馬祖品牌。
當然前面所提到的都是針對既有的產業或商品,輔導創業馬祖更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多數是被動承接中央既有的創業輔導政策,但沒有單一窗口及專業輔導,自然就是呈現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窘境。以目前已發展為四間民宿的馬祖1234青年民宿,當年第一間在克難中完成,隨著成為背包客口中的聖地後,但在爭取開辦第2間的過程中,就充滿挫折,地方的輔導創意機制並不友善。
馬祖早期的商家其實不管在經營或創業上,已經不符合現代遊客的需求,欠缺愉快的對話,過早結束的營業時間等,因此這幾年隨著觀光客的增加,馬祖開始出現一些連在地人都喜愛的特色小店,像是白日夢工坊,或是近期的刺鳥書店及55據點咖啡民宿等。
年輕人對於觀光客的需求有著敏銳的雷達,觀光客到馬祖除了一覽美麗的山海風光外,自然想要一些充滿馬祖感受的體驗,與其住旅館不如住特色民宿,可以在舊碉堡改建的書店或民宿,感受當年的戰火的冷冽對峙,體會駐守前線士兵的心情,一晚或一刻的心情都會變成來到馬祖的重要回憶,這也是特色馬祖之所在。
縣府首次在台灣召開與旅台年輕人的座談會,透過在台灣發展已經有成果的創業家給予其他青年更多的刺激與建議,而地方政府有責任在聆聽青年人的心聲後,為他們打造一個適合實現夢想的園地,建議提供單一窗口,整合各局處資源,提供每一位有意創業者最好的服務。
中央政府在輔導創業多年後,其實儼然已有一套縝密的輔導作業,透過各式創業輔導政策幫助新創企業,並彙整13個部會之創業輔導資源為「青年創業專案」,讓準備創業及創業中的青年對政府提供的創業資源有全盤了解,並能依自身的創業階段,取得最適合需要的創業資源,讓政府成為青年創業成功的墊腳石。地方政府可以有效借鏡,為馬祖年輕人創造一個實現夢想的園地,整合相關資訊與服務,當年輕人在馬祖發光發熱,也代表馬祖發展邁向另一個境界。
社論/讓馬祖成為青年實現夢想的園地
- 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