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燕鷗保育不能停在呼口號階段

  • 2016-08-06
 建設局日前接獲通報指燕鷗保護區遭人為干擾,致部分鳥蛋無法順利孵化,這對燕鷗保護區而言是十分嚴重的問題,我們不知違法登島的是漁民、觀光客,還是大陸人士,但保護禁區出現漏洞是事實,如何加強管制與宣導是當務之急。燕鷗不僅具有生態價值,更兼具觀光生計的功能,設法讓燕鷗留在馬祖就是把生計留在馬祖,地方漁民業者切莫有殺雞取卵心態,應配合政府共同來落實保護區禁令措施。
 馬祖自1999年正式成立野生動物燕鷗生態保護區以來,地方各界已經對禁令有了具體了解,但近年來賞鷗活動很受歡迎,有時業者為了迎合遊客,一個不小心可能把船靠的太近,又或地方漁民為了保護區島礁潮間帶的海鮮螺貝,鋌而走險登島採擷,雖然政府三申五令,但諸如此類的事件仍時有所聞,表示大家並沒有將保育觀念身體力行。其次是來自大陸的越界漁船長期以來對保護區禁令視若無睹,不分季節、不分氣候海象,總是圍繞著保護區島礁下網甚至登島採貝,海巡單位雖然不斷的取締卻得不到全面嚇阻的效果,這就是馬祖燕鷗生態面臨最大的干擾威脅。
 最近兩年台灣與大陸也就燕鷗保育進行密集的學術交流,但想要大陸漁民能夠共同來遵守規定遠離保護區島礁,目前看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若能經由國際保育人士的呼籲,把層級拉高,甚至直接向中共中央喊話,兩岸共同保育燕鷗生態才比較容易落實。
 現階段馬祖燕鷗保育政策屬於保守且消極的,除了每年固定的生態調查外,平時靠海巡隊巡邏維持保護區的淨空,但海巡畢竟無法一天24小時守住馬祖8個保護區島礁,這時候需要相關的漁民業者自律、自發;自律是自己要按規定行事,自發是協助監控任何不法情事。特別是燕鷗群中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具有國際級的名聲及生態價值,以「神話之鳥」做為觀光號召是未來吸引客群的重要資源,但前提是我們保育工作要做的好,有鳥才有觀光,如果因為沒有落實管制把鳥嚇跑或是干擾棲地,所有的呼籲都成了口號。
 馬祖燕鷗生態的知名度已伴隨著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正在扶搖直上,當我們在向台灣及世界宣揚保育成果之時,是否要回過頭來檢討保育工作只是在呼口號的事實。國內的賞鷗人口正與日俱增,馬祖的燕鷗生態將成為觀光的重要資源,啟動更積極保育作為是當務之急,從地方到中央都要動起來,漁民及娛樂漁船業者更要守法,貪近利的結果是讓資源提早枯竭,正如同海洋生態一樣。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鳥況穩定,出海賞鷗有機會發展為馬祖夏天繼「藍眼淚」之後重要的觀光活動,所帶來的商機是十分可觀的,這珍貴的觀光生態資源不能被我們自己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