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推動聚落保存 避免過度開發

  • 2016-09-17
 連江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日前針對橋仔阿南境以及大坵等聚落是否列為聚落專區現勘,雖無當場做重要決議,但也突顯聚落保存議題再受重視。馬祖的閩東式建築具地方特色,但很多聚落經過改重建後變調,當初若能更早實施聚落保存區劃定,今天馬祖的建管亂象不致如此。聚落保存不僅只是傳統文化與特色的保存復原,更有限制開發的另一層意義,橋仔阿南境算是北竿碩果僅存的原始聚落了,在保存的過程中更要引前車之鑑,成為新的典範。
 馬祖聚落保存推動多年,其中南竿津沙、北竿芹壁、東莒福正等村被列為聚落保存專區,為鼓勵民間參與保存,政府訂定相關建築修繕補助辦法,專區內的修繕採外觀全額補助方式,很多民眾是因為有補助才願意修房子,藉此達到古厝保留或原貌復原的目標,其實背後更重要的意義是專區內限建法令間接達到避免過度開發的目標。我們以馬祖聚落保存再利用最成功的北竿芹壁為例,當時芹壁因為人口外流沒剩幾戶,少數住戶為了節省房子修繕成本,引進了最快速又便宜的鐵皮屋,這間鐵皮屋引起社會大眾一片嘩然,但也因此喚起大家對聚落保存的重視,接下來政府介入加上政策利多的輔導,芹壁今日才得以較完整保留傳統聚落型態。
 據調查橋仔阿南境內早期有近百戶居住,也是全縣唯一來自閩南的移民聚落,其移民歷史的故事性十足,更加深了聚落保存的必要性,目前區內雖然大多數民宅已倒塌,但古厝的地基都在,重改建是可能的,正如同當初的芹壁一樣,未來古厝再利用的榮景有可能重現,但需要更完整的配套。馬祖各島有多年推動聚落保存的經驗,橋仔阿南境是一塊保存處女地,若要推動保存必須一切從零開始,區位內無一現住戶是阿南境發展的一大優勢,不管從法令面還是技術面,阿南境都可能是一個聚落保存的新典範區塊。
 政府推動聚落保存除了站在歷史保存的立場之外,也要顧及整體景觀與再利用的重要性,尤其近年來面臨建管上諸多困境與難題之下,聚落保存專區的劃定也能為很多建管難題解套,透過專區的劃定更可以達到建築天際線管制的另一層目標,對於馬祖整體景觀有極大助益。現行地方政府訂定的聚落保存傳統建築修繕補助辦法,專區有外觀百分百的補助,非專區也有四成的補助,甚至有補助款上限的限制,各界認為利多不足,未來若是經費許可,政府可透過更積極的補助讓馬祖建築觀景做適當的轉換,以獎勵合法來消弭非法,重新塑造城鄉風貌。推動聚落保存是條漫長之路,橋仔阿南境有沒有可能榮景再現,要看住民共識和政府的積極度,若能先行劃定為聚落保存專區,至少在未開發前透過法令先限制建管,可避免日後建管失控,也不會重蹈馬祖部分村莊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