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乏許多學者大聲疾呼反對併校或裁校,指出學校肩負教育相當重要的任務,認為少一間學校就很可能在未來就會多蓋一間監獄,喚醒各界不能因側重經濟效率而漠視教育。
確實,教育是百年大計的圖騰,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收割看到成果,因而教育所仰賴的是孩童成長階段的每一環節,學校充其量也只是當中的一小部分。揆諸當前,各界似乎把孩子們的教育責任完全歸咎於校園,咸認為子女的學業表現、人格養成、生活學習、技藝養成等都是師長們該肩負起的責任;但弔詭的是,每每孩童們有傑出表現時,往往多認為是家教成功,當行為出現偏差或進度落後時,就指責教育不利。
更奇特的現象,在於部分家長們對於課後輔導教育的尊重遠高於校園正規教育,致師長們左右為難。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教育基本法「禁止體罰條款」修正案後,明定政府要保障學生不受體罰,一旦學生受到侵害,政府應提供必要的救濟管道。
自此,教師們不僅不能任意處罰學生,就連責罵規勸也會被視為在羞辱人格;過往導師會透過家庭聯絡簿和家長溝通提醒,使父母親能及時修正或協助孩子們,但現今的教師泰半不願多寫些什麼,主要就是部分家長會認為師長們故意找麻煩,甚或是看不起自己的子女,因而寧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尤有甚者,月考考題出得太難亦會被投訴,被指責是影響學習與信心的建立。
但弔詭的是,當許多父母對學校種種的挑剔態度,到了校外的安親班或才藝班時卻又是完全不同的認知。些許家長把孩子送到安親課輔班,目的之一就是因父母工作忙碌無暇協助功課的指導檢查,至期透過校外教育的機構給予叮嚀看管,因而任憑它們的責罵或要求都不以為意,在意的是讓孩子的作業如期完成、考試成績能突飛猛進。匪夷所思的奇怪現象,部分家長對校園義務正規教育的教師們如防賊般地看待,稍有個不如意就興師問罪;但卻寧願捧著白花花的銀子到補習班要求嚴格督察執行作業,不計一切代價。甚至出現家長們會要求子女們優先完成補習班的指定作業,學校的行有餘力再來完成,畢竟縱使沒達成校園功課,老師也莫可奈何。
當前外界一方面對校園教育是保持高度距離感與懷疑態度,另一方面又要求校園扮演各類的教育角色,甚至連社會教育也被歸咎於校園的責任,著實讓師長們相當難為。曾幾何時校園由受外界重視的作育英才角色淪為不被信任的要角,不僅相當值得我們省思,更有待進行教育本質的調整,乃至於家長們的再教育,教改才有出現曙光的機會,教育天秤才有平衡的一天。
社論/教育天秤上的傾斜:校園和補習班的擺盪
- 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