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不重視「梅姬」大怒神將永遠沒機會

  • 2016-09-30
 「梅姬」颱風雖已遠颺而去,馬祖地區雖未出現重大傷亡,但放眼全國,揚起的不僅是堪稱歷年來最嚴重的傷亡損失,更刮起地方首長放假與否的決策治理塵暴,成為防颱防災過程中的意外插曲,為各級政府不得不重視的議題。
 揆諸這幾天各縣市颱風放假的決策有間,有的地區當機立斷於颱風前夕的傍晚就立即宣布翌日停班停課,有的午後停班停課,甚或有持續觀望其他縣市再進行判斷,亦不乏迄深夜才進行決策變更者。公部門的最終決擇牽繫的層面匪淺,大至股匯市運行、小至庶民生活,倘缺乏明快而具體的方案選定,影響的有形與無形損失難以估計,甚至造成生命財產的安危顧慮。
 過往經常出現放颱風假卻無風無雨的窘境,但隨著科技發達的協助預測,這類情形已鮮少再出現,因而現今平白無故停班停課的狀況機率甚低,卻出現放假標準過高,本末倒置之虞的狀況。像是這次台灣本島部分縣市依據中央氣象局提供的圖說,認為上半日風雨未強尚可正常往來,堅持上午正常上班上課、下午放假的決定,但卻忽視後續的衝擊,而出現決策狗尾續貂的尷尬。
 確實,上半天暴風圈未接近時仍無恙;但中午時分開始風強雨大,要學童父母親再外出接送兒女回家、讓上班族在暴風雨中狼狽返家,不啻是要渠等用生命安危與颱風大怒神搏鬥,引起的民怨可想而知。並不否認主政當局或為從更為宏觀的經濟發展、工商發展、地方進步等視角來判斷風災假的判定;但回歸到城市是建立在闔家平安、幸福快樂的本質上,一切的擇選仍離不開民生與人性,缺乏人本的思考與願景,再多的努力也將枉然,看不見百姓的笑容。
 無獨有偶,部分縣市原先研判不放颱風假,因見聞鄰近區域已宣布停班停課,遂於深夜或清晨即時公告是日停班停課,雖是美意,但卻造成許多民眾的不便。一方面突顯的是區域治理概念的未臻落實,畢竟颱風的拂襲對共同生活圈的地方有著類似的影響,除非特殊狀況,否則不太可能僅單一政府有(無)停班停課需求;若能有著共同決議,除避免工作地與居住地僅鄰縣市之隔的鄉親奔波適從之苦,更能營造同心一命的廣域思維。
 另一方面,突顯的是決策訊息不對稱的困境。這次「梅姬」颱風造成的停電停水等災情嚴重堪稱空前,縱令隔日風雨漸息,仍有許多地方尚待重建與清理安頓,庶民之苦楚並非透過天氣預報訊息所能彰顯,更非坐在災防中心所能想像,只有親自下鄉探訪,方能真正體會民眾對放假需求之殷切,得以重新整頓家園。既達停班停課標準,若能納入民瘼需求來決定是否放假,將使決策更具說服力。
 我們並非認為颱風假就必須以整天為單位,首長們仍可視實際情況來裁量合適審度,以契合防災需求。但藉由本次颱風的經驗,期許公部門當局嗣後遇有類此情形時,能多從同理心及愛心的角度來思考放假的決策,並導入廣域的區域治理思維,才能做出讓人民感動與鼓舞的判斷,引領社會渡過這層層關卡。到底,如果能避免損失,相信沒有人願意放颱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