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壁一攤茶水飲引發討論,粉紅色的色調完全無法融入傳統閩東建築,更不要說粗糙的流理台等設備,讓周邊環境美感蕩然無存;但其實這樣的情形在馬祖層出不窮,私人生財設備管不管?怎麼管?我們希望的芹壁要呈現什麼樣的風光?馬祖要留下什麼樣的文化資產或地景?在馬祖近來發展急起直追、大興土木的此刻,所有馬祖人都有責任思考,要留下什麼樣的環境給下一代。
柯文哲去年一趟日本考察之行,在訪視東京車站時曾自省說過台灣缺乏城市美學,無獨有偶後來有網民將東京熱鬧街道的招牌一景與台北招牌對比,整體顏色與形狀對比差異甚大,日本即便鬧區的廣告或LED燈光都以較柔和的色彩呈現,在台灣街景似乎只能用醜形容,店家設立招牌只求比別人大、比別人凸顯、顏色對比要強烈,卻絲毫沒有考量與周邊環境融入的可能性。
從馬祖飛往台灣,在飛機下降時可以見到台北一景,就是斑駁各式的鐵皮屋頂,什麼時候開始便宜省錢的鐵皮屋居然成為台灣主要的建築景觀,想來實在令人唏噓,只是當民眾只追求省錢,以及充斥自掃門前雪心態時,政治人物又因討好選民而無所作為,這樣的景像似乎也勢屬必然。
台灣早期因著重經濟發展,整體社會充斥著功利主義,學生只注重課業發展,從教育到環境都沒有美學的培養,這也直接反映在整體環境的呈現。惟這些年來透過視野的開闊,走出國門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返回家鄉後有行動力者開始希望透過自身改造些許的台灣環境。
一間位在屏東潮州名為三平咖啡的小店,挑高的半木造日式建築、木造拉門、榻榻米座席、露天中庭,迥然不同於台灣文化的咖啡廳,卻又意外的融入環境。老闆正是道地的潮州年輕人,西班牙留學回來,不適應台灣的街景及環境,他感嘆西班牙幾乎每個小城鎮都有博物館,保存在地文化是每個人從小到大深根的意識,他也認為藝術不是學過的人看,它必須是國民生活須知,文化之美應該展現在日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馬祖的美是老天賞賜,四面環海、海天一色,老祖宗們所蓋的閩東建築充滿智慧的座落在每一個澳口,不搶大、不搶高,取材周邊的石材,融入整體周邊環境,當別人讚嘆希臘風光時,馬祖一處也有依山傍立的石頭屋,完全不輸其自然之美,但隨著觀光客的進駐,急近功利業者的大有為,馬祖傳統景緻正在以超音速快速崩解中。
當柯文哲返台後自嘲必須重新審視城市整體規劃時,馬祖似乎也無法迴避必須面對一樣的課題,馬祖並不缺乏法令依據,只是執行有諸多考量,如何打造一個屬於馬祖的永續島嶼,需要更多有心人大聲疾呼,當每一步建設的同時都思考是否影響馬祖整體美觀時,又或者合理強化對民眾違法的取締,當全國各鄉鎮美學正在發芽的此刻,馬祖鄉鎮美學也必須深入每位鄉親的心中,大家從自身環境做起,就是為永續馬祖付出心力。
社論/馬祖鄉鎮美學
-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