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心理學研究,消費往往會使人心情愉快。的確,透過採購與花費的過程中,除了能獲得所需的服務和產品外,也能給予一個愉快的感受;但若遇到不良的店家,將給予這段回憶負面評價。
鄉親們在市場消費時或許有過這樣的經驗。原本只是不經意的走過櫥窗或攤位,想細細觀看架上商品,再考慮是否購買;但彈指間店員或銷售人員箭步迎上,以三寸不爛之舌推銷某某產品功能性何等優異、質料如何的紮實、甚至批評同商品其他廠牌之缺失等,如同看到獵物般似的,非把商品賣出不可,讓消費者感到不舒服。雖然原本有意在該店面或賣場多看些商品,但因店家那般銷售的壓力而打退堂鼓,離開時甚麼也都不想買,寧願繞路去別間店家購買,也要有輕鬆自在的氛圍。
相對的,有些業者是視消費者需求提供服務,或在需要時提供協助。當顧客走到該商品前方佇留時,店員才前往簡單詢問是否有幫忙介紹,或是給予意見,只針對洽詢的商品進行解說,而不是東拉西扯,甚至引導前往購買其他非需求性的東西,其餘時間,則讓顧客們靜靜的選購觀看商品,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境下擇選所需項目。這類的店面,儘管每次銷售出的商品單價並非最高,且很可能銷售出去的是以低單價為主,但卻因獲得民眾青睞,能細水長流的賡續存在。
馬祖的觀光也是種商品,仍要透過市場上的競爭與行銷才能獲得商機,如何推廣行銷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觀光並非是公部門單一方面的責任,更有賴民間業者們的配合與支持,才能營造出理想的環境。近年來馬觀光的旅客不乏各年齡層,因而在觀光作為上就必須設計出相對應的旅宿類型,得以讓不同旅行目的、經濟程度者都能有一趟愉快的旅程,特別是一個人隻身的來馬者,更是我們要去重視的一環。最懼怕的,就是業者把遊客們當肥羊般的看待,極力推銷自家最頂級的商品或方案,等同於是只做一次的生意。
面對遊客時,業者們應先學會傾聽與觀察,先瞭解旅人們這趟行程的需求為何,再提出合適方案或內容供參。縱令推出的服務項目再精緻,如果消費者不願意或沒有能力負擔得起,再怎麼樣的鼓吹也是枉然無效,甚至只會嚇跑顧客,最終甚麼也沒有。當觀光客們對某種形成或服務有興趣時,自然會開口詢問,屆時再予以解說或介紹都不遲,也更容易達成交易;畢竟,觀光講求的就是輕鬆與自再,感受對了,心情也對了。
有句觀光業的名言是這樣說的:「好的感受來自於好的態度。」觀光推廣的成敗良窳往往非取決於商品本身,而繫於行銷的態度和方式。馬祖的觀光已起飛,但仍要不斷追求卓越,有效洞察消費者的心理,才能推向另一個高峰。
社論/自在選購不強迫推銷
-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