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意識抬頭之後,曾經習以為常的拿香、燒金紙的行為開始遭到挑戰,特別透過實際的科學檢測,證實燒金會增加對環境的危害,台北的行天宮早在前年就開始不燒金撤供桌的行動,龍山寺也在去年將香爐從七個降到三個,並改用較短的環保香,鼓勵大家減用香支、金紙,大廟帶頭做心誠則靈,不用真金換假金來表達對神明的崇拜。
祭祀是傳統的宗教活動,一般信眾透過焚香、燒金紙方式來表達對神明祖先的敬意,以求得闔家平安,特別是燒香是民間信仰中最根深蒂固的儀式行為,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根本分不清楚自己是佛教徒或道教徒,但相同的都接受拿香當作媒介。深信燃香可以直通神界或靈界,甚至可以問明牌,向神明索討實質利益,也因此當民眾對神明有所求時,宣導不燒香似乎比不燒金紙更困難些。
一場環保署主辦的宗教與環保的座談會中,在與宗教團體對話後發現,佛教並不主張燒香、燒紙錢,其實燒金紙是民間習俗,而非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一般信眾卻在不明究理的情況下拚命焚燒紙錢,以為如此才能得到神明和祖先的庇蔭,在聽到各大宗教團體的說法後,相信大多數人可以放下一顆忐忑的心,不需要因為迷信而危害了身體的安全和健康。
台北龍山寺每年有上百萬的觀光客及香客造訪,最早開始進行環保行動,為守護信眾們的身體健康及維護地球環境,龍山寺於民國89年封爐「停燒金紙」、90年推行「香枝減量」、101年拒收「未經檢驗香枝」,分階段推展現代化的環保祭祀風貌,除了停燒金紙的措施,更積極宣導民眾以心香代替傳統香枝參拜。
惟行天宮除自民國56年建廟以來就已施行不焚化金紙,前年起更一舉撤香爐及供桌,這樣的改革勇氣至今全國廟宇尚無法跟進,有的民間廟宇甚至直言,廟宇是為信眾服務而非要帶領信眾做任何改革的,只是不管外界如何評論,行天宮確實的執行這樣的環保舉措,相信現在只要到行天宮就會感受到不一樣的空氣品質,但信仰給予的心靈撫慰卻一點都沒有改變。
虔誠的信眾,對香燃燒後的味道很習慣,但這幾年台大研究團隊,針對龍山寺還有行天宮,做了空氣細懸浮微粒的檢測,發現龍山寺的PM2.5數值,每立方公尺高達1360微克,比起台北市戶外空氣的27.5微克高出50倍。而行天宮自從把香爐撤掉改手膜拜之後,PM2.5降到只剩15.2微克,龍山寺維持燒香拜拜的結果,比起行天宮細懸浮微粒高出88倍。
研究團隊也發現,寺廟附近的住家,一遇到大節日香火鼎盛的時候,住家內的PM2.5濃度,就會升高到三、四百微克。台大內科醫師表示,燒香燃燒後產生的黑炭PM2.5,對於心血管效應是相當明顯的,會增加頸動脈厚度,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對身體健康有著明顯易見的不良影響。
馬祖宗教信仰非常虔誠,惟信仰也需與時俱進,鼓勵民眾以糧代金是個好的出發,今年彰化媽祖聯合遶境活動也開始推廣環保祭祀,鼓勵大家減少拿香燒金。以日本為例,民眾參拜亦不拿香,淨手後虔誠膜拜,信眾一樣多,祭祀行為不該流於形式,廟宇應該是民眾洗滌心靈的所在,而非製造環境污染的地方,經年累月的舊習雖然無法說改就改,但相信只要有心大家都做得到。
社論/心誠則靈環保祭祀你我做得到
-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