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面積小人口少,土地是非常珍貴稀有的資產,如果我們這一代過度規劃,將土地使用於不必要的建設,那麼下一代就沒有土地可用。為了讓下一代有土地能解決未來的困境與問題,我們這一代應謹慎開發土地,讓馬祖下一代能有適當土地,完成世代願景。
近年軍方在馬祖釋出多筆閒置營區,地區有志之士為求馬祖更加進步,希望利用這些土地能夠引進大型開發計畫,但是馬祖的土地有限,用完蓋滿就沒有了,大型地上建物一旦完工,使用最少二、三十年,龐然大物拆除不易。如果馬祖現有空地,都蓋滿大型建物,不留土地給下一代,將限縮馬祖下一代做夢的機會。
閒置營區開發活化的方式,除了BOT外,空總模式也值得馬祖思考,空軍總司令部在搬遷到大直後,原營區遭閒置,由於原空總營區位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仁愛路、建國南路口,隔鄰帝寶豪宅,占地逾七公頃,除了有立法院遷建等官方建設提案,更有不少大建商覬覦這塊大安區稀有精華土地,希望政府能夠推動BOT,開放民間參與投資,活化閒置營區。
面對各方的搶地開發提案,最後行政院做了一個很有遠見的決定,就是將這塊都會區稀有土地留給下一代,讓下一代來思考這塊土地要怎麼用。民國104年當時的行政院毛治國院長宣布,空總舊址將全區保留現狀,做為跨世代、跨領域的創新基地,一方面不讓土地閒置,原址打造「TAF 空總創新基地」,孕育創新概念發想,成為年輕人的多元化創新基地;另一方面保留空總土地,滿足世代需要,毛治國說,「把這塊土地未來更多的可能性,保留給將來的世代決定」,毛的一席話,值得地區在推動相關開發建設案時反思參考。
大都市的土地已非常稀少昂貴,掌握土地開發權力者尚且能保留給下一代,面對土地資源更為缺乏的島嶼開發案,我們應更小心謹慎,避免我們這一代的馬祖土地開發,排擠到下一世代的做夢權利。
除了落實世代土地正義,謹慎開發現有土地,另外,對於馬祖的文化資產,如老屋古宅、碉堡據點、燕鷗島礁等,我們更要做好保護工作,將上一代留給我們的文化資產,留給馬祖下一代,因為這些文化資產,也是下一代做夢發光的元素與資產,沒有了這些文化資產,下一代也許只能開發更多土地來創造觀光條件與謀生機會,這將造成世代惡性循環。
對於這塊土地的規劃利用,馬祖下一代可能有更好的想法,我們這一代對於土地利用應謹慎周詳,不能掠奪屬於下一代的公共土地使用權,讓馬祖的地理空間,有更多的世代想像。
社論/為馬祖下一代保留土地做夢
- 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