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串起四鄉 連結世界 重視海底電纜建設

  • 2016-10-24
 去年才由交通部補助建置完成的馬祖商港水文氣象資料監測海底電纜,在不到一年時間,包括北竿、莒光、東引三地海纜均疑遭拖網漁船不慎拉斷,日前相關單位再度展開佈纜作業。海底電纜是島嶼對外連結最重要的傳輸線路,因為有海底電纜,馬祖才不會成為一座孤島,為了均衡四鄉發展、強化島嶼競爭力,我們希望中央重視離島海底電纜建設,持續完善馬祖海纜網路。
 海底電纜的建設能夠讓島嶼突破大海限制,例如民國81年,當時馬祖電信發展告別人工轉接,可以直接與台灣、國際長途通話,就是受惠於馬祖海底光纜建設完成啟用。馬祖海域有多條海底電纜,除了清光緒年間佈線完成,現已停用的福州川石島至台灣淡水海底電纜外,還包括了台馬第一條海纜、台馬第二條海纜、台馬第三條海纜、「南電北送」輸電電纜、國內商港水文氣象資料監測電纜等,分屬中華電信、台電、交通部等單位,相關單位佈設海底電纜都可說是不惜成本,對於提升馬祖進步有不可抹滅的功勞。
 和台灣其他縣市相比,台灣縣市的電纜主要以埋管、掛溝、設桿等陸域佈線為主,而馬祖四面環海,串聯島際、台馬的傳輸工作,必須跨越大海,選擇海底電纜。但海底電纜造價昂貴,地方政府無力負擔,例如台馬第三條海底光纖電纜近總投資金額就高達約新台幣14億元,同時由於目前我國海纜工程大多由國外公司承包,每當維修都要從外國調派海纜船,以最近、最便宜的新加坡海纜船來說,一次出海維修費用就約2000萬元,除了維修成本高昂,更拉長維修時間與復原時效,影響民眾日常生活。海纜的造價與維修費用對離島縣政府而言,是無法負擔的高價,需要中央以整體國家建設角度持續投入資源建設。
 馬祖海底電纜斷纜損壞時有所聞,建議相關單位在佈纜時,首先應落實海纜路由查勘,選擇適當佈纜路線,避開馬祖海域海流強勁區、漁撈密集區、軍方砲擊落彈區,同時挖埋深度影響海纜管線穩定性,相關單位應確實依規劃埋設深度進行施工,另外,在建設鋪設時,也應預留未來擴充空間。
 海底電纜和無線、衛星傳輸相較,有傳輸量大、穩定性高、雜訊比低的優點,能夠克服海洋阻隔困境,以馬祖對外連結功能而言,看不見的海底電纜和看得見的海上交通同樣重要,有完備、穩定的海底電纜,才能真正串起四鄉五島,讓馬祖連結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