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周邊道路旁樹木日前遭營造業者不當砍斷破壞,縣府產發處依據本縣樹木花草管理自治條例處以新臺幣1萬5千元罰鍰,並要求於年底前完成補植工作。樹木是馬祖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島嶼綠肺,也是見證馬祖歷史發展的文化景觀,近年來地區發生多起樹木毀損事件,令人痛心與憂心,為下一代把樹護好,是民眾業者與政府機關共同的責任。
過去馬祖各島樹木不多,在國軍進駐馬祖後,因軍事需要而開始計畫性廣植樹木,有前人的辛苦種樹、護樹,而有今日馬祖綠意盎然的景觀。但是近年來,馬祖的樹木遭到砍伐的情形日增,主要原因是近年馬祖土地開發的大興土木,造成這些在馬祖守護數十年的樹木伯伯們慘遭腰砍拔根。馬祖因軍事因素,有了綠化,我們不希望因經濟原因,而讓馬祖綠化消失。
對於馬祖樹木保護,建議可以比照參酌其他縣市針對重要樹木進行調查、建檔,並設立保護委員會,例如台中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實施僅三年多,目前已成立樹木保護委員會,訂定裁罰基準、補助要點,由農業處公告列管該市受保護樹木約千餘棵,並建立資料庫提供大眾查詢。公部門建立相關法規、機制、流程後,一方面能方便進行重要樹木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夠讓民眾依據這些法規機制要求公部門做好樹木保護,例如今年二月台中火車站前保護清單中的老樹,因進行站前廣場施工,面臨被移植命運,護樹團體就引用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與公部門對抗,要求市府、樹木保護委員會有所作為。
其次,馬祖具有文化性、故事性的樹木,應該給予特別保護,讓這些陪伴我們的樹木故事可以繼續說給下一代聽,例如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針對市內古蹟區內的重要樹木進行調查保護,建置樹木資料庫,只要連結該網站,點選各古蹟區的樹木編號,就可以查詢古蹟區內列管之樹籍資料、照片及樹種特色介紹,完整記錄古蹟區內樹木管理情形,建立友善的古蹟樹木生長環境。
另外,公部門應該要利用科技來輔助樹木管理,特別是馬祖樹木廣分四鄉五島,善用科技能減少地理障礙的限制,也能讓全民能共同參與守護。例如台北市公園、綠地、廣場及道路共有約17萬株樹木,北市府工務局公園處樹木維護管理已做到科技化、雲端化、全民化,除了建立雲端化智慧巡察系統,藉由雲端管理進行智慧化管理,也重視全民利用新科技來協助巡察通報,讓力量無窮的民間力量來補充公部門的有限人力,讓台北市民都變成樹木的巡查志工。
因為有樹木扮演了島嶼綠肺的角色,讓我們在馬祖呼吸得更健康;因為有樹木豐富了文化景觀的元素,讓馬祖歷史增添了許多動人故事。樹木已是馬祖自然、人文不可分割去除的大家庭成員,保護樹木不能僅靠政府,需要全民一起來關心與守護,為下一代保護這一片綠色幸福。
社論/樹木是島嶼綠肺 也是文化景觀
- 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