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發展有文化底蘊的元宵節慶觀光

  • 2018-03-01
 隨著體驗經濟時代來臨,觀光旅遊業成為21世紀最亮眼、最具潛力的產業。一年一度馬祖熱鬧的元宵慶典陸續登場,這種定期性的節慶能否成為觀光資源,其重點即在於有無地方特色文化的底薀,若能計畫性的引導加入多元民俗活動,提升其內容與品味,配合觀光資源的開發與整合,當可創造豐富的區域性特色。爭取馬祖擺暝文化納入國家級慶典有助提升能見度,並獲得較多來自中央部會的支援,進一步深耕在地文化。
 眾所皆知,日本是節慶活動之國,在全國各地,一年四季舉辦著五花八門的節慶活動,有歷史性的祭祀,也有現代化的祭典,而這些季節性的慶典活動是當地文化的傳承,更成為各地遊客體驗日本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台灣也有著名的各類慶典活動如媽祖文化、宋江陣、東港迎王平安祭、元宵燈會、鹽水蜂炮、頭城搶孤等等,而這些慶典活動往往成了吸引觀光客的重要噱頭。馬祖的元宵活動是地方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雖是源自於酬神,但卻是一種經由廟會凝聚共識的大型社會活動,各島動員的人力財力都是十分龐大,如能透過活動帶動觀光,產生的周邊經濟效益也是值得期待的。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所做的節慶活動效益調查,我國知名的23個活動共創造高達727.26億元新臺幣的經濟效益,即平均一個活動可創31.62億元新臺幣的經濟效益。節慶活動具有文化內容與經濟現象的雙重載體功能,其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而民俗或節慶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地人們的生活與習俗,馬祖的元宵擺暝源自早期福建福州一帶的農村,盛行於馬祖列島與閩東地區,指元宵期間各村境落排定祭神日,夜晚陳設供品酬神的儀式。這種傳統文化歷經上百年時間仍然保存,當然也有條件成為國家級的慶典,縣府文化處今年就特別加強了元宵活動的文史調查與資料保存工作,希望為未來爭取國家級慶典累積更多可能。
 馬祖的元宵節慶動員人力財力龐大,但似乎並沒有出現相對應的觀光經濟效益,我們從媒體的嗅覺看出端倪,為何陣容龐大的遊行隊伍和熱鬧場面不受青睞,反而像是燒馬糧、祈夢、抬神轎等被突顯,在在顯示特色的重要性。在各島的元宵活動中如何找到不同的在地特色並加以發揮,運用比較精緻的文化內涵達到吸引人潮的目的,活動自然可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周邊效益。民俗活動向來是珍貴的觀光資源,應與地方產業做充份適當的連結,才能不斷累積能量,讓節慶觀光奠定長遠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