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地球村時代的到臨,發展無煙囪觀光事業已然是各國經濟發展中之主力項目,馬祖亦然。各縣市政府乃至於中央觀光主管機關強調發展「績效」,多半在觀光到客量上大作文章,想盡辦法讓各地遊客造訪;提升觀光人數固然是產業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在品質上更要做並進的檢討,才是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今年的藍眼淚觀光人潮即將到來,任何與藍眼淚有關的觀光活動必是遊客參與的重點,也是觀光口碑好壞的關鍵,政府與相關業者都要更謹慎務實的面對行銷、宣傳乃至於服務工作。
106年馬祖迎來近20萬人次的旅遊人口,相關行業可謂欣欣向榮,這史上最多的觀光人潮也帶來一些問題,例如在地民眾對外交通問題、遊客對旅遊相關服務品質不良投訴事件增多問題、陸上出租機車交通安全問題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遊客對藍眼淚期望落差問題。不管是業者還是第一線導遊,對於「藍眼淚」這個金字招牌要有正確的認知,這種自然現象會受諸多天候影響其觀賞品質,這一點必須在行前有所說明,否則期望落差的負面宣傳可能讓藍眼淚招牌一夕消失。
到客量統計數字的突破固然可喜,卻也存在隱憂與期許。旅客數量創新高是衡量觀光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而旅遊品質提升則必須同步並進,各級政府機關不必再陷入追求數量成長的迷思,如果招牌夠穩夠亮,就不怕沒人會看見。近年來馬祖發展觀光在多元政策引導下,深化及靈活的行銷推廣,知名度與能見度上有了很大的進展,同時因應世界地球村時代的來臨,設法朝國際化目標前進更是勢之所趨。
觀光服務品質提升大致分為硬體建設與軟體服務,以馬祖全區為風景區的現況來看,觀光品質是一種全面性的概念,進一步提升馬祖為國際級的旅遊景點或是吸引更多元的客群,除了在地與生俱來的自然觀光資源之外,具文化歷史元素的背景與突顯才是靈魂之所在。自然與人文的巧妙結合需要更具細膩的規劃方向與超凡的美學素養搭配而成,在國內外許多觀光景點都有其成功的案例,馬祖奇特的自然資源有其條件,接下來要靠人為的經營與管理才能讓璞玉發光發亮。景點建設融入在地特色,人為的不見得不好,只要規劃設計得當,一樣可以發揮預期功效,那怕是一塊小小的導覽解說牌,有沒有用心是一目了然的。
在軟體服務部分細節更多,總之要讓遊客有「樂在其中」的感受,遊程的規劃與服務能量的提供等,很多環節相扣也互相影響其口碑。觀光產業已成為地方促進經濟發展重點產業之一,為促進觀光產業永續經營,在我們追求旅客數量持續增長同時,更應兼顧品質提升的要求,交通、餐飲、住宿都要以「強化觀光服務品質,創造產業附加價值」為宗旨,更細心的面對每一個環結。
社論/發展觀光 品質更甚於到客量
- 201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