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提升防救災觀念 落實災害預防管理

  • 2018-03-13
 防災救難是現代社會極為重要的工作,由於都市化以及經濟高度成長、社會變遷等諸多因素,使得災害類型呈現多樣化,在救災的困難度及危險性都相對增高,往往也讓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嚴重的損失。因此,建構完整的防災救難體系、充實的人力及設備,以及高效能的救災能力,成為各級政府及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標。
 公共安全已成為大眾最關心的焦點,政府為了排除危害,對民眾出入、出入頻繁、高危險性之公共場所,均全面加強執行公共安全聯合檢查,但公共安全依然是現代民眾揮之不去之夢魘,其主要原因是防火教育未深植民眾心中,導致危機意識未普遍建立,除了民眾對消防常識缺乏外,一般民眾均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楣碰到火警,所以除了政府的樍極作為加強防火宣導及員工組訓外,民眾更應注意出入公共場所之安全,而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馬祖地區由於各項資源的不足,在相關的防災救難工作上,都是一步步辛苦建立現有的機制,同時不斷的增添所需的人力及設備,強化各項訓練。而民力的協勤更是整體救災體系中的一大助力,許多熱心的民眾主動加入救災的行列,正可以補充建制人力的不足,提升救災的機能。防災救難工作隨著多元的需求更走向專業化、技術化、整體化,也就是要有更專業的訓練、人員,配合更高科技的設備與技術,在講求整體的救災體系下,統合相關的人員及設備,也才能發揮救難功能。
 災難發生時的救災能力雖然極為重要,但依然是耗費極大的社會成本。雖然講求救災能力的提升是極其重要的工作,但「預防」、「減災」的觀念及實務更是值得重視的工作。當然,預防的工作千頭萬緒,範圍大到包括國土保安、山川河流整治、防洪排水設施的完善、建築物安全等,到救難體系的建立、訓練,乃至於到個人的居家、戶外安全的注意、民眾防災意識的提升、防災知識的推廣,以及相關實務的訓練,都是重要的課題。這些也都是需要政府、民眾必須持續共同努力的工作。
 有效提升防救災觀念透過由偏遠地區在地居民為主所組成之消防力,並賦予相關防火及防救災知識觀念,不僅可以提升本身救援能力,同時藉由其所肩負之使命感,使其可教授家庭其他成員相關防救災之知識,有效深入每一個家庭,提升其本身危機意識。雖然我們不能百分之百讓災害永遠不發生,但是「多一分預防,少一分災害」,預防災難的發生,就是減少人命、財產的損失及社會成本的支出,只要有充分的準備,即使有災難發生,也能把損失降到最低的程度。因為惟有平常有萬全的準備,才能在災難發生時,發揮救難的功能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