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友善,讓嬰幼兒照顧環境更好

  • 2018-03-16
 縣府為刺激在地人口的增加,在「二五八」的生產補助鼓勵之下,讓地區的出生率維持相當的水準,使馬祖掀起新一波的嬰兒潮。但遺憾的是,爾來國內頻傳對新生兒的虐待事件,除了再次激起國人的憤怒外,更顯見嬰幼兒的照顧環境有待加強與管理。
 生育率的不振與經濟氛圍固然有正向關聯,但其實更細微之處繫於新手父母對照顧知能的欠足、以及哺育環境的營造未竟周妥。首先,沒有人天生下來就知道如何養兒育女,面對新生兒的照顧與撫養經常是手忙腳亂、一頭霧水,不論是從基本的吃喝拉撒睡,乃至學齡前的教育,消耗照顧者許多耐性與體力,如何將一個軟綿綿的孩童逐日的拉把長大,可謂是場馬拉松的持久戰。雖有人說「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照豬養」,但畢竟仍為書面文字的訊息,無法適用各類嬰孩的個案狀況,縱令長輩的經驗傳承也未必能適用於變化萬千的生活;若缺乏適當指導輔助,造成因不當照顧產生的暴力悲劇,再多的生育也充其僅是人口「量」的變化,「質」的進步仍相當有限。
 其次,大環境目前未見給予願意生育的誘因。許多父母親都需靠不斷努力工作來養家糊口,餵飽全家每一張口;但除了雙親一方申請留職停薪在宅照顧、或是請託家人幫忙看護外,就得把嬰孩寄於保母或托嬰中心,除了經濟的沉重支出外,就是一顆心永遠懸掛著,憂慮孩童無法受到良善的照顧,但卻也無可奈何。許多家長優先擇選留職停薪自行照顧,除期待給予最親密與完善的照顧外,就是對時下托嬰的品質有著無法信任的恐懼。不論是公立或私立的托育單位,迭傳出因耐心不足或情緒不穩而造成虐待與暴力的社會問題,以及隱藏未見的不良對待,無法給予保證照顧的保母是優質與值得信賴,沒有人會願意自己的子女是下一個受害者。無奈的是,當前的保母儘管擁有執照的為數不少,但並無法與完整無虞的安心環境劃上等號。
 馬祖人口增加相當值得可喜可賀,雖然是進步的原動力,但卻也隱藏著我們在嬰兒照顧政策上更需努力與鞭策,給予年輕人不僅是敢生、還願意生的動機鼓勵。建立安全放心且被尊重的友善環境,是讓馬祖跨出嬰幼兒親善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