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自媒體時代來臨 閱聽人要正確解讀訊息

  • 2018-03-17
 隨著網路科技日新月異,個人新聞台的自媒體時代已然來臨,在面對來自四面八方各種型態的訊息,接收端的閱聽人能否經由自身的知識經驗對訊息所要傳遞的意義有所了解或判斷,還是要被訊息誤導,然後加入以訛傳訛的行列,最終連自己都可能成為錯誤訊息的受害者。因應全民記者時代來臨,閱聽人要培養建立對任何訊息都要查證的習慣,才能成為多元傳播模式下的受惠者。
 最近馬祖地區有幾則新聞事件全是來自臉書等社群網站,從北海坑道藍眼淚現形到福澳港內的赤潮,還有觀光客打破馬祖酒廠老酒而賠了90萬元等,這些事件雖然都在現實面是可能發生的,但閱聽人在得知這些消息後,能否判斷其真偽就必須要多方查證。網路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傳播業造成極大衝擊,伴隨網路而來的互動性、匿名性、即時性、豐富性、分眾化等特質,閱聽人的主動性大幅提升,過去被動式的接收訊息很難有互動,而如今人人都可以是記者,但眾多訊息卻缺乏守門人把關,假消息滿天飛舞也不見有人澄清,社會大眾跟著假消息起舞,甚至因為錯誤的訊息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在網路媒體出現前,我們面對的是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傳統媒體最大特點是仍保有守門人功能,1998年聯合國正式把網路媒體定位為「第四媒體」,甚至預告網路媒體將成為主流的趨勢。而自媒體跟隨網路媒體也在大肆成長,在這樣資訊爆炸的年代裡,多方求證似乎是閱聽人唯一能做的自我保護之法,但多方求證仍然不夠,培養面對事件的綜合判斷能力恐怕是未來學校教育的重點了。
 網路媒體結合商業化之後,訊息背後所隱藏的意圖難以發現,近年來猖獗的詐騙事件就是一例,而馬祖當紅的藍眼淚網路照片瘋傳,但照片是否電腦加工或是移花接木等,都考驗訊息接收者的判斷,當閱聽人失去判斷能力或遭誤導之後,往往對自身利益造成極大損失。在自媒體時代來臨的同時,誰來為訊息把關成了關鍵問題,此時訊息對象的即時回應更顯重要,我們以馬酒此次傳出要觀光客賠償90萬元的誤傳事件來看,若沒有及時澄清,可能對馬酒及馬祖帶來嚴重的傷害,不論發文者意圖為何,但若造成負面影響時,損失往往不可量計。
 自媒體時代來臨已是不可抵擋的必然趨勢,我們期望閱聽人在扮演記者角色的同時,仍不可偏離社會責任的基本道德理念;在多元網路發展的主流下,閱聽人是受益者還是受害者,往往在一念之間的判斷,冷靜面對訊息,多方查證才能避免因錯誤訊息造成的傷害跟隨網路不斷無止境的蔓延。馬祖在觀光商業化的過程中也可能有人利用網路或自媒體做包裝或不當行銷,若是有人因此而上當受騙,最終損失還是馬祖全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