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縣文化資產防災演練日前在勝利堡登場,該場演練模擬勝利堡因電線走火而發生火警,學員們依應變任務分工編組進行救防相關作業。地區許多文化資產都有百年以上歷史,其結構與防火能力都比現代建築要脆弱,這些文化建築需要我們更用心地保護,避免珍貴的馬祖文化資產,因為一個星火就化成灰燼。
由於文化資產年代久遠、結構老舊,因此當火災發生時會比一般建築更不易搶救,而常造成無法補救的文化浩劫。根據學者統計我國近20年古蹟及歷史建築重大火災案例資料 ,我國平均每年就有1座文化古蹟遭受火災燒毀。這次本縣文化資產防災演練是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練習,這個演練提醒了我們別疏忽文化資產的保護,也讓我們更加熟悉當文資災害發生時的相關應變作為。
很多鄉親不瞭解本縣每年已有防災演練,為何還要另外舉辦文化資產防災演練?文資防救災程序與一般防救災程序並不相同,當一般災害發生時,相關單位在救災時,救人是最重要目標,屋內器具與建築通常並不十分重要;而文化資產災害並不相同,當文資災害發生時,除了在第一時間救人,也要在安全範圍內儘最大能力保護文化資產,避免文化資產在搶救過程中造成二次傷害。而文化人接受防災演練,就是因為文化人比一般人更熟知文化資產的特性,能在災害發生時以最好的方法協助搶救與保護文物。例如新北市政府在進行文資防災演練時,就以渦輪瞄子使水柱變為霧狀噴灑滅火,避免水柱力道過強,破壞文物或建築。
同時,地區文化資產防災演練,應與文資所在的鄰居與社區結合,地區多數廟宇都是在村莊內,村民對於廟宇的動線與文物最為熟悉,防災演練納入文化資產附近的居民,將能把傷亡降到最低,同時能搶救最多的文物。例如彰化鹿港龍山寺辦理消防演練,廟方就結合附近居民進行自衛編組,編成滅火班、通報與避難引導班,以及文物搶救班。馬祖文資災害預防與搶救如能結合社區成員,就能在平時將災害發生的機率降到最低,而在災害發生時能以最短時間投入文資搶救。
與其被動讓文資受害,不如主動防災、減災,除了進行災害演練,我們也期望地區文資保護能落實巡邏及監測機制、擬定文資防災計畫、充實防災用品設備、善用文資防災科技,透過各項文資災害守護能力的提升,讓馬祖文化資產能完好地繼續交給馬祖世世代代。
社論/守護能力提升 避免文資變灰燼
- 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