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酒這兩年表現不俗,除了開發新酒品,還屢獲國內外烈酒獎項,更與食品公司合作開發馬祖老酒麵線銷售一路長紅,當然好的開始只是第一步,今年度地方政府與馬酒開始一連串向大陸試水溫的動作,希望在台灣市場外,尋求世界最大白酒市場的青睞,開拓馬酒行銷通路,惟大步向前的同時也要穩健步伐。
過去馬祖酒廠基於知名度一直無法打開,幾乎除了世華的八八坑道品牌委託製作外,其它幾乎以島內市場為主,因此過去的行銷幾乎付之闕如,沒有廣告、沒有代言、沒有大型代理或總經銷,非常有限的行銷費用,就用在鼓勵島內大量批發的折扣上,而馬祖各家特產店則為了促銷酒類商品,幾乎是以極低廉的利潤賺取差價,也讓多年來馬酒的產與銷都沒有出現變化,營收利潤不到金酒的百分之一。
隨著馬祖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多次重要國內外政治場所宴客使用馬酒,讓馬酒知名度有所增長,然而有名卻無量,單筆的採購無法真的有效衝高馬酒的銷售,因此如何澈底打開在台灣及其他市場的通路,正是馬酒此刻必須面對的課題。
地方政府為強化馬酒的銷售通路,去年首度與中華郵政協助,超過300個郵局據點可以購買馬酒,也透過首度在大陸簽下代理商,預計和大陸郵政部門合作,進駐郵政線上平台,希望能有效拓展大陸市場。而為了進軍大陸白酒市場,酒廠與廈門陸島旅遊投資公司合作,首次簽下大陸代理,並為其專門設計特賣款。
惟在馬酒欲振翅起飛開發大陸市場之際,羨慕金酒的高額銷售成績,也必須戒慎恐懼近年來金酒在大陸行銷的失敗經驗,金酒在台灣擁有八成五的市場,走出台灣勢在必行,但進軍大陸也遭遇許多的困難,首先大陸代理良莠不齊,百餘人的代理公司團隊,實際的效率卻不佳;另外最糟糕的就是山寨金酒、金酒移地外釀的爭議,大陸民眾不在乎酒麴是否真的來自金門,但卻會佔金酒品牌的便宜,為了逃避金酒進口大陸的稅,卻喪失在大陸的金酒競爭力,其實馬酒必須借鏡思考。金酒總經理曾經在接受旺報專訪時表示,過去金酒業績雖然每年創新高,但「重量不重質」的行銷方式降低金酒的整體品牌價值,因此將調整經營方向,改為「重質不重量」的經營模式。
馬酒進軍大陸是一條必然不能避免的路,但必須是一條永續的道路,未來馬酒務必要在馬祖產製包裝,讓技術品牌的名聲都留在馬祖,而地方府會首長前往福州,希望建立小三通物流通道,即馬祖高粱酒集中由公營酒廠透過保稅區平台輸進、倉儲、銷售後課稅,一則降低成本,二來提升競爭力,改變過往代銷商分散並由台灣從平潭等地,課徵高關稅輸進,也是一條可以嘗試的道路。
至於大陸之外的市場,同樣也不能忽視,馬酒的市場不應只侷限在對岸,而馬祖也必須精算所有的產能,勿好高鶩遠殺雞取卵,金酒超抽地下水及酒糟污染的經歷在目,馬酒是馬祖島內鄉親永續的產業,未來也將承擔鄉親的福利與建設,因此一步一腳印,借鏡金門我們要走得比別人更穩健。
社論/開拓馬酒行銷通路
- 201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