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資訊公開讓社會更進步

  • 2018-04-06
 在海量數據的社會裡,「資訊透明」四字不再祀奉於藏經閣裡,而是生活於你我周遭的大小事。許多政府相繼將手上握有的政府文書公諸於資訊網頁,對民眾知的權利確實有相當的助益,也順勢服膺開放政府的理念。
 2012年「哈佛商業評論」在一篇短文曾指出,澈底透明(radical transparency)的好處包括自己和同儕的表現全部放在檯面上,人人無需猜忌,自然可以集中注意力;資訊公開也代表了人人擁有公平的機會,自然增加員工的使命感;此外,人人擁有相同的資訊,既能訓練員工做決策的判斷力,也增加了上行下效的學習效果。
 黑箱作業是人人所厭惡,主要在於隱藏許多桌底下的暗盤交易。政府部門過去最為外界所詬病的,就在於掌握許多資訊卻不公開揭露,因而使公共政策的制定與規劃上透明度不足,讓政策產出失之偏頗、犧牲弱勢與邊緣利害關係團體,產生信任危機。除了行政部門外,立法部門經常扮演政策合法化的關鍵樞紐,舉凡預算案、議決案、財產處分等,都是成為人民把關的重要窗口,其重要性不亞於其他機關;倘若未能同步配合資訊公開,將易使合法化過程產生諸多變數,使結果不符公共利益,對於落實主權在民有相當的鴻距。
 近來坊間有聲音在討論代表會開議影片公開事宜,其實這是給予馬祖民主深化相當好的契機,帶動民主轉型。不論是質詢內容、工作報告、乃至討論過程,在在都與民眾生活有著相當重要性,藉由影片的攝錄轉載,得以讓所有鄉親、乃至全國與全世界人民都能在另一端知曉民意殿堂內的過程。一方面能讓外界了解各代議士的表現,使決策過程公開,藉以評斷其成績,做為課責的參考,另一方面也能透過外界的監督讓問政與對話往中庸理性邁進,強化整體素質。
 不論是文字檔案公開或是影音檔的點閱,都只是資訊公開的手段,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陽光的廉能政治。「人民有權、政府有能」,為民眾服務的行政與立法機關應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主動將非機敏訊息對外公佈,接受公共監督,同時也增加社會參與。衷心的期待,馬祖的公部門能日益進步,積極與世界潮流接軌,建立起乾淨的政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