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馬祖藍眼淚季節即將到來,南竿鄉公所率先實施部份村莊靠海巷燈管制,晚間10時之後關燈以配合遊客追淚需求。地區其它鄉島也存在藍眼淚季節是否關燈的困擾,會不會跟進配合做管制我們不知道,但此類住民權益與遊客需求相衝突的案例在各地都很常見;如何透過廣泛的討論與溝通以及採取變通策略因應顯得更加重要,能夠兼顧就能雙贏。期盼在各島不同地方特性與需求的前提下,公部門能務實的規劃必要的巷燈管制措施。
住民權益與遊客需求相衝突的事件,最近幾年在國內許多離島觀光區出現,其中大部份離島面臨的是交通運能排擠現象,而馬祖因為觀光主打藍眼淚議題,夜間配合關閉路巷燈措施有別於其它離島縣市,因此在做法上可能無法參考或借鏡,我們必須因地制宜做兼顧各層面需求的考量與規劃,這樣才不致招來民怨。馬祖地區各島在最近幾年大幅增加了路巷燈數量,只有要人住的地方都有巷燈,這導致入夜之後海岸通明,大大影響到藍眼淚的觀賞品質。
路巷燈的普及率往往是一個地方生活水平的指標,馬祖地區近幾年路巷燈數量大增也代表住民生活品質某種程度的提升,只是在兼顧觀光生計的大前提下,太多的路巷燈反而造成遊客需求受限的情況,此時若減少路巷燈可能帶來住民不便,若繼續讓路巷燈增設下去,全島通明的結果也可能帶來遊客止步的發展危機。
我們知道,藍眼淚已然成為馬祖觀光產業的金雞母,不管是公私部門都應體認到藍眼淚對馬祖的重要性,觀光客既然是為了藍眼淚而來,我們就不希望他們敗興而歸,若能在最大容忍度的規劃下配合做路巷燈管制調整,對馬祖整體發展需求應是正面的。
為了藍眼淚調整路巷燈點滅,就地方發展特性而言應是合理且有意義的,如何經由事前充份協調與住民溝通,以及透過路巷燈型式的改變措施等,需要公部門更細緻的行政考量。馬祖的藍眼淚出沒地點大致不會有太多變化,各鄉島經過這兩年的產業發展經驗之後應該很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容易聚集藍眼淚,而路巷燈可依此做更靈活的調整與規劃,若能更貼心的在各島配合規劃安全的追淚點,透過政策來劃定追淚路線,對大多數追淚者而言應是福音,更可因此而避免民間少數自稱達人的業者誆騙遊客事件再度傳出。
遊客需求與住民權益要完全顧及是不容易的,但在兩造之間取得最大平衡點是可以追求的目標,地方有發展才能長住久安,馬祖若沒了觀光產業自然也會走向沒落,到那時路巷燈的存在也沒多大功能與意義;只要主政者有心,藍眼淚與路巷燈之間是可以產生正向循環作用的。
社論/巷燈管制兼顧住民權益與觀光需求
-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