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馬祖的長照看得到也用得到

  • 2018-04-20
 據內政部指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由82年底的149萬餘人逐年遞增至107年3月底的331萬餘人,共增加近182萬人,佔總人口數比例躍升至14.05%,正式由「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在一波波人口結構變化的襲拂下,長期照護成為國內的重要社會政策,也是你我都將會面臨與接觸的,但在施行長照2.0以來,卻受到相當的質疑與挑戰,讓外界打上問號。
 2.0長照以「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為目標,期許能透過衛政與社政的系統結合,讓照護透過居家服務人員的協助得以深入各大街小巷。但弔詭的是,長照推廣以來,國人對外籍看護人力的需求並未隨之遞減,反倒有逐年增加的現象,其原因不外乎是長照人力的不足與服務時間的受限。按衛福部統計,國內完成訓練的照服員大約有12萬人,但是當中只有2萬人從事第一線的照顧工作,還有4萬的人員缺口,其箇中原因繫於給人印象為「骯髒」、「危險」、「辛苦」的3K工作,以及福利薪給條件未成誘因;復加上大陸公布31項對台措施後,已經有業者宣布,將來台招募近百位長照人才,並祭出2倍以上薪資挖角,讓照護服務員流動性相當高。
 長照的需求缺口相當大是眾所皆知的事,但每個個案平均能獲得的照護人力與時間相當有限,短則數十分鐘、長也不過幾小時,一個案家結束後又要趕往另一處,蜻蜓點水式的服務難以深入而全面的照料,因而讓諸多家屬仍偏愛外籍看護。縱使聘請渠等的成本較高、也可能要等候,但至少能給予個案全時段的個別服務,甚至協助簡單的家事清理協助;再者,對重症患者家屬來說,長照是以服務項目來計費,支出累計起來也相當可觀,但外籍看護則月付僅約2萬5到3萬元,相對比較能減輕負擔。
 再姑且不論從遺贈稅、菸稅等機會稅作為長照特種基金財源易造成稅基不穩的問題,事實上,中央政府編列給各地方政府的預算共79億元,但執行率也不過六成上下,每年要繳回的金額相當可觀;其關鍵除了服務人力招募不易,無法提供照護服務外,就屬申辦手續與核銷環節過於複雜,致業者無意願進入這塊銀髮市場、家屬也無意申請,再加上社會上對於時下長期照護政策的理解有限,壓根無法清楚明白這項政策的內蘊與優點。
 連江縣、桃園市及新竹市分居最年輕縣市前3名,雖然這項消息對馬祖地區來說是件正面與樂觀,但並無法免於邁入高齡社會的氛圍;特別是人口外移及出生率降低,整體環境結構隨時在變化,我們地區的公部門要持續關切這項議題,即時提出合適的應變措施來面對,才不至讓這項潛藏的國安問題影響北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