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記取墾丁遊客銳減的教訓

  • 2018-04-21
 台灣著名景點墾丁,去年觀光人數銳減,接著又爆出天價滷味等負面新聞,形象大受打擊;馬祖近年來因為藍眼淚自然景觀而聲名大噪,106年也因此創下旅遊人潮歷史新高紀錄,這股藍眼淚熱潮會不會退燒難預料,但從墾丁的經驗告訴我們,觀光要永續經營是需要塑造自己的風格,且不管在硬體及軟體上都要小心翼翼的經營,更不能把所有重點全放在藍眼淚一個主題之上。
 根據墾管處遊客人次統計,去年(106年度)恆春半島各景點人次約430萬人次,比起前年550萬人次,崩跌120萬人次,比起103年度遊客高峰期的830萬人次,幾乎少了要一半。墾丁遊客雪崩式的減少其來有自,其一是全台重要景點的商業營運模式幾乎都雷同,墾丁也不例外,造成特色不足難以吸引新旅遊族群,近來再加上天價滷味等負面新聞,讓墾丁這個南島風光的渡假勝地不再人潮湧現,而這波的遊客減少現象似乎仍未探底。再來是過去幾年墾丁觀光人潮大爆發,吸引許多人搶食這塊大餅,業者殺雞取卵式的開發,讓墾丁已不像從前這麼寧靜、休閒,這些都是馬祖發展觀光值得警惕的。
 「貴又沒特色!」這句話是目前大家對墾丁觀光最普遍的評語,很多人覺得墾丁已不像從前這麼寧靜、休閒、讓人放鬆,甚至有不少網友在網路PO文「去墾丁不如去沖繩」等等。馬祖的觀光發展不能步入墾丁後塵,在我們宣傳藍眼淚世界奇景的同時也必須對所有來訪的遊客有所交待,這種自然景觀不是天天有,目視與照片中的藍眼淚會有落差等等,不能過度渲染與浮誇,也不能讓藍眼淚成為馬祖的唯一。不管公私部門對行銷都必須有負責任的態度,否則業者殺雞取卵的經營模式一旦讓觀光客心寒與失望,即有可能面對的是到客量的大幅減少。
 我們以臨近的日本為例,觀光發展到客量每年以百萬成長,除了語言、服務非常到位之外,日本人守秩序、走自己風格的發展路線很值得借鏡。不必為了迎合遊客而輕易改變自己的風格,這應是未來馬祖觀光發展所要堅持的,不管是景點的改造還是在地特產的行銷,過度的包裝可能失去原味與風格,最終導致與台灣大部分景區一樣千篇一律而失去吸引力。馬祖的多元特色是極具觀光潛力的,而目前媒體行銷似乎把焦點全放在「藍眼淚」這3個字上,藍眼淚是商機也可能是危機,今後的行銷重點應是多元而獨特的馬祖。
 一個成功的觀光發展區域不會只有一個主題,資源的整合與串連才能延續景點生命,馬祖已具備各項條件,政府也要在這個區塊小心翼翼經營,民間業者更要記取墾丁的發展教訓,現在是藍眼淚季節,尤其在帶客賞藍眼淚這個區塊很容易因視覺落差產生糾紛,口碑的好壞往往在一念之間,經營理念實實在在才能走的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