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重申提升離島交通應變機能的重要性

  • 2018-05-09
 莒光民宿業者集體疾呼重視莒光旅遊旺季的交通疏運,其實同樣的問題去年一樣發生,只是在今年旅遊旺季到來的此刻,民宿業者一邊歡迎遊客的到來,一邊又要擔心遊客無法自由來去,而對馬祖友善小島留下負面印象,因此總希望在旺季開跑之際,相關單位能夠重提離島交通疏運,建立不同單位之間的應變平台,縮短交通疏運的應變時間。地方交通單位、民代及航運業者已協調應變措施,關鍵要共同落實訂位制度,大家要養成這個習慣,不然再好的機制也是行不通。
 其實想想從前,又慢又耗油的順風號、跟漁船水平差不多的小白船,馬祖近幾年的交通改善不可謂一日千里,這幾年從19噸到99噸的小白船、馬祖之星、東海明珠,幾乎各島的主要運輸船舶全都換過一輪,現在連東引的交通船都已經獲得中央首肯,進入實際工作進程之中;惟四鄉五島的情況是既定事實,相信即便在日本或歐洲,面對小島的交通同樣無法等同本島的順暢與方便,不少日本島嶼一天只有一班船往來,旅客或在地居民同樣必須接受這樣的先天劣勢。
 馬祖的島際輸運量其實並非不足,只是就像立榮的狀況一樣,馬祖淡旺季的遊客人流差異大,不管是航空公司或是船運公司,都必須面對冬季班班空位及旺季一位難求的窘境,這也是地方政府無法輕易如同外界所稱,多開放幾家航運進入即可解決的問題,因為一旦標到這條航線,即便冬季船上一人都沒有,航運公司也必須開船上路,淡旺季交互補貼才能讓這一條航線不致虧損,有利可圖才會有人願意經營,政府的職責正是必須營造有利的環境引進民間投資,未來交由民間經營,由政府自行營運總是下下策。
 莒光的狀況與東引稍有不同,東引必須仰賴臺馬輪及臺馬之星,在歲修之際由別的船隻代跑,總有迎浪顛波嚴重不適之感,因此此番通過三千噸的離島交通船,未來主跑南竿、東引之間,還可以在馬祖之星歲修之際成為替代船隻,讓地方政府調動船舶有更大的彈性,另外不佔用其他船舶也就能提高莒光疏運的機動性,而莒光從順風號到馬祖之星,一直到今天的東海明珠,其實倘說政府不重視莒光交通其實並不公允。
 交通運輸的順暢與否,除了硬體的完善外,其實很重要的還有疏運機制或配套的建立,外界批評東海明珠噸位不夠,但船舶大小影響運行成本,馬祖淡旺季使用人數差異過大,因此自然取其中間數而非最大數。目前莒光航線最大的問題,在於旺季團客人數擠壓散客或在地居民的搭乘,平日隨意上下船的居民,一旦上不了船,或者散客在碼頭一等再等,這些情況當然不佳,大家共同遵守訂位作業,也便於掌握人數而加班,問題就易於解決。
 其實要解決這一點也不困難,不論是鄉親、團客人人照表操課,一律先訂位;另外航運公司也必須儘速建立散客訂位機制外,加速掌握開船前的遊客搭乘人數,有必要時加開航班疏運,務必達到當日遊客當日疏運完畢的目標。
 推展觀光是馬祖未來發展的重要道路,交通自然是重中之重,當民宿業者開始有所擔憂之際,地方主管機關自然不會自身其外,協助進行協調,畢竟大家的目標總是一致,即便我們有著先天的劣勢,但盡心盡力讓鄉親、遊客往來交通順暢,總是我們推動友善觀光必要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