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遊客總量管制可評估 推動不必急於一時

  • 2018-05-12
 台灣媒體報導交通部正在評估綠島、蘭嶼等離島納入遊客總量管制的可行性,同屬離島的馬祖是否也要比照辦理?這個問題早在多年前就有部份民眾倡議,總量管制確實可對永續經營帶來某種程度的好處,但馬祖正處觀光起步階段,實施總量管制似乎言之過早,或許若干年後觀光產業穩定發展之時,再經由總量管制達到提升品質與永續經營的終極目標比較可行。
 最近幾年國內離島美麗景點吸引觀光人潮,但也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部份離島民眾認為應採取總量管制才能抑制破壞,讓島嶼永續發展。對此,交通部也具體回應評估綠島、蘭嶼及小琉球納入總量管制的可行性。總體而言離島的各項資源缺乏,包括水電、交通、生態、居住品質等都不能與台灣本島相提並論,就是各離島間的資源也不盡相同,因此要不要實施總量管制其實應該更要「因地制宜」。
 馬祖地區在去(106)年迎來史上最多的旅遊人潮,約莫近20萬人次,遊客大量且集中春夏季出現,因而產生了一些影響在地居民權益的現象,其中又以交通往返的排擠效應最為明顯,其次是追淚族頻繁的夜間活動影響居民作息、巷弄路燈要不要管制等問題,進一步檢視後發現除了對外交通需求問題之外,其它的部份似乎並沒有因為大量遊客造訪而帶來環境生態較明顯的負面衝擊。以現有馬祖對外海空交通運能來看,已經是另一種型式的總量管制,換言之,若海空交通運能再提升或更加穩定,遊客量尚有成長空間。
 七月即將開放的金門大膽島、烈嶼鄉(小金門),都將實施遊客總量管制,而蘭嶼、綠島和小琉球三處已由交通部列入評估管制名單,上述離島與馬祖的狀況不盡相同,期待交通部觀光局能針對國內各離島是否要實施遊客總量管制建立評估機制,用數據來說服民眾,用專業來規劃願景。總量管制牽涉影響層面很廣,當從產業、生計永續經營面著眼,對馬祖觀光產業而言,現在說穩定尚言之過早,近兩年造成熱潮的藍眼淚效應能否持續尚待觀察,人潮亦不夠穩定,對地區的旅遊相關業者而言仍無法保證是一張長期飯票,貿然實施總量管制恐引發反彈。
 我們從很多旅遊發展成功國家或區域發現,適當的總量管制是有助於永續發展的,馬祖不是不應該實施總量管制,而是時機尚未成熟。不可否認,以目前馬祖的發展現況,要推動總量管制可能面臨阻力,民眾直接擔心的是生計問題。現階段更重要的是奠定堅實發展基礎,而這些基礎建設伴隨遊客穩定成長至一定階段時,再來研究做適當的管制可能會更順暢。要民眾對生計沒有疑慮並不容易,而總量管制最終的目的應是提升旅遊品質,讓遊客減少不會降低民眾生計收入才是永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