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永續旅遊從保護環境做起

  • 2018-05-22
 上個月Booking.com發表「2018全球永續旅遊調查報告」,報告中顯示百分之八十七的旅客願意以維持環境永續的方式進行旅遊,其中更有百分之三十九的旅客經常或一直都這麼做;然而也有百分之四十八的旅客從未、極少或偶爾如此,這也顯示不管是旅遊景點或是旅者,都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永續並非新的觀念,長期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導致環境的破壞,各種環境危機一一浮現,人們開始認識到經濟發展必定受到環境承載力制約,永續發展在維基百科的定義是指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損害後代人的需求為前瞻的發展模式。
 聯合國將2017年訂為國際永續旅遊發展年,肯定永續在觀光發展的必要,而永續旅遊所揭示的重點在於實踐友善環境的作為、保護文化與自然遺產,以及提供在地社區實質社經利益,意即用最理想的方式使用環境資源、尊重在地社區原來的社會文化、確保切實可行、長程的地方經濟運作。
 相較過去,開始實踐支持永續旅遊的案例不少,2001年創立的旅行社Resposible Travel,堪稱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永續概念導入觀光產品的公司,創辦人Justin Francis開發五千多種旅程、遍佈全世界超過四百個地方,可以到緬甸體驗在地小吃之旅、悠遊亞庇海灘或來一趟哥斯大黎加的生態之旅,該公司對於旅遊產品的堅持是「極大化在地供應商的利潤、極小化對於地方的環境傷害」,妥善照顧在地的員工,確保員工是喜悅地並願意長期為地方觀光付出,而員工的喜悅與責任感便會轉化為觀光客難忘的體驗。
 知名旅宿共享平台 Airbnb 去年六月宣布成立永續諮詢委員會,邀集內、外部獨立專家組成,是 Airbnb對環境保護、永續發展承諾的更進一步;去年七月起帛琉移民官員將在所有入境帛琉的外國旅客護照內頁蓋上「帛琉誓詞」入境章戳,旅客須於欄位上簽名,表示願意共同維護當地生態,才能入境,而帛琉相關環境法規嚴峻,一旦觸法可能面臨高額罰金或罰責。
 而越南前兩年還風行一種撿垃圾旅遊行程,在觀光海灘和旅遊區等景點時,發給每個遊客手套、麻袋等工具,將垃圾回收與分類,然後由卡車運載到處理區,廣義省(Quang Ngai)離山島(Ly Son)就是第一條撿垃圾旅遊線,參與遊客主要為年輕人,旅行社表示活動目的是為改善離山島環境衛生污染問題及提高遊客環保意識。
 馬祖以推動觀光為地區經濟發展重要項目,惟馬祖各島既為鄉親代代居住的家園,又是謀求生計之所在,因此推動永續旅遊勢在必行,地方政府也有義務打造有責任感的機制,讓產業得以良好的循環;現行業界的一些作為頗值得參考,像是網站上標註環境友善的住宿、電動車代步、僅販賣在地製做的紀念品、善用在地食材、拒用塑膠用品等。當然旅遊景點的保護必須事先考慮到成長所帶來的壓力,防止觀光過度後造成的景觀或文化破壞。
 永續旅遊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須建構在地民眾保護環境的自我意識,接下來推動的保護作為方能真正落實,馬祖觀光發展正在起步,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比追求觀光客人數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