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立友善負責任旅遊島嶼

  • 2018-05-24
 馬祖這3年旅遊成長翻倍,在本次議會定期大會中,議員就建立友善旅遊環境提出關切,來自民意最靠近的他們發聲,必定來自社會聲音,這是好的現象,代表大眾的感受、看法已有共識,必須全民共同打造建立負責任的友善旅遊島嶼,才是馬祖可長可久的生路。
 政府是火車頭的話,大家就是燃料,觀光事業在世界各國已列為重點發展,馬祖也不例外,除了政府引導之外,最重要的是每一位鄉親都是最佳觀光代言人,即使1個微笑,對外來的遊客是很溫馨,我們都要換位思考,假如,我們今天腳踩異地,看到當地人民對你親切真誠微笑,會很有感。
 在硬體建設未臻完備之際,大家在討論觀光發展時,焦距不外乎是交通的瓶頸,卻甚少注意友善的建立,以及給予遊客深刻感受。其實,兩者同等重要,從大門打開時就要一起做。軟體服務沒做好,負面評價會更大,觀感會更差。
 過去,我們曾討論過導遊服務、團餐安排、陸地交通、住宿品質等等,今天我們要進一步思考的是態度、想法;以出入臺馬、島際之間交通為例,我們不能再把自己拉回10、20年前生活環境,也就是半封島狀態,只有我們自己搭機、搭船。
 舉最簡單例子,今天如果沒有遊客,第2家航空公司會願意再進駐;沒有客源,你再求他也不會多增加班次,當然我們不能怪航空公司,虧錢怎麼加班次;我們看今年旺季,南竿最多變9班,北竿變4班,連台中都自動增加1班。反之,沒有遊客,單靠我們住民往返,只會減班;當然班次越多越好,對我們也是多了選擇。平心而論,以一般鄉親除非婚喪喜慶或是轉診或是子女在台,赴台次數並不多;出門要花錢,以一個家庭寒暑假帶子女到台灣,4個人光機票都要花上將近1萬元。
 再者島際交通,隨著遊客增加,每當旺季出現搶位,當然,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隨到隨搭的方便,但是,我們不能說不要遊客,我們除了養成訂位習慣之外,公部門要嚴格把關遊戲規則,當以住民優先搭乘。班機也是如此,按作業規則,離島航空公司理當要為住民保留機位,非政府介入採每日固定保留機位,當然也是迫於無奈。
 建立友善負責任旅遊島嶼不是口號,每一個人及各行各業都有責任,大家從心做起,為自己生活家園,為自己下一代生計、返鄉有個好環境盡一份心力。馬祖不能再像從前,門打開沒有人進出,自己過自己生活,那我們下一代怎麼辦,島上建設怎麼來?或許會有階段性不便,但相信會換來大船、大飛機的自由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