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日前來馬考察訪視,並聽取民航局馬祖機場改善評估報告,地方政府在尊重民航局專業評估立場下支持優先改善北竿機場,而民航局也正式啟動北竿3C機場綜合規劃程序。改善擴建北竿機場已是既定政策,但若依照民航局的期程規劃最快要8至10年才有可能完成,若能換個思考方向以飛安改善的迫切性為出發點,從環評及各項法令面突破,或可加速機場改善期程。
幾經評估與討論,地方與中央達成具體共識,機場改善確定以延伸北竿機場為主,將來再透過南北竿跨海大橋連結兩島,機場改善與大橋興建同步推動,而這樣的共識得來不易,現在是要思考如何加速推動落實的時候。交通部長賀陳旦日前在馬祖考察交通建設時首度針對南北大橋說出「八九不離十」,雖然這句話語帶玄機也保留很多想像空間,但基本上中央對南北大橋是釋出極大善意,持續爭取大橋是指日可待。而另一方面民航局以及交通部也就北竿3C機場案啟動綜合規劃程序,然而這種啟動只是漫長程序的開始,接下來還有環評、報院、預算編列、細部設計、發包施工等繁複程序。
既然政策與民意對優先改善北竿機場有共識,要設法加快期程才是全民所期待,馬祖空中交通自83年開航以來幾經改善評估都沒能一次到位,時至今日仍有南北竿平均高達百分之二十的無效飛航率。觀光發展初期飛機不正常影響層面尚不高,如今馬祖觀光蓬勃發展,一天沒飛機可能對地方各相關產業都是損失慘重,如何讓馬祖對外空中交通正常化是交通改善首要任務。民航局評估的結果顯示北竿機場延伸至1500公尺後透過儀降設備架設以及航空研究航路規劃,能見度標準可下降至1400公尺,全年無效飛航率可降至百分之四左右,這等於接近天天都能飛的狀態,對於穩定空中交通是有很大突破。
北竿機場現有跑道長度僅1150公尺,由於長度不足導致70人座的飛機必須減重至56人才能起飛,這種因跑道長度不足而減重起飛的現象在世界少見,嚴格說起來目前的北竿機場是存在某種程度的飛安隱憂,而這種讓人提心吊膽的情況在未改善之前都必須十分謹慎運作。飛安改善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若現階段北竿機場確有飛安隱憂,我們認為主辦機關可以在法令允許範圍下跳過很多不必要的程序,甚至在招標作業規範中律定壓縮期程,目的是加速推動既定政策。
馬祖的發展不能等,過去二十多年我們的空中交通改善一直浪費在評估、討論之上,如今各界好不容易有共識,機場改善之路不能再重蹈覆轍,第一階段3C機場的目標要先達到,不管在經費與技術層面都相對容易,預留4C發展空間即可。交通不穩定對馬祖有進不來、出不去的雙重殺傷力,能在越短時間內完成穩定空中交通的目標對地區整體發展越有利。
社論/以飛安改善之名加速推動機場建設
- 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