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藍眼淚不是搖錢樹 更不是金雞母

  • 2018-06-02
 馬祖因藍眼淚而爆紅,這個來自閩江的恩賜為馬祖帶來觀光人潮與錢潮,有很多行業拜藍眼淚之賜在大賺新台幣,在此同時也有不少網友大聲疾呼相關業者要拿出良知,不能抱有坑殺觀光客的心態賺黑心錢,更要避免馬祖邁入墾丁的後塵。
 的確,過去幾年地區很多相關業者發現藍眼淚是搖錢樹,各種體驗方式都能賺到錢,此時若沒有相關的管理機制做配套,很容易產生消費糾紛。把藍眼淚當做搖錢樹或當做金雞母等著下金蛋,就難免給人不勞而獲的聯想。
 近年來馬祖各島旅遊相關行業推出各種體驗藍眼淚的遊程,每一種都有收費,但各種各家收費標準不一,比較具規模的旅行社通常把夜賞藍眼淚納入遊程合約之中,團員事前即已繳費,不容易有爭議或糾紛,反而是自由行散客因屬追加行程,此時若碰到不良商家或導遊,極有可能會因收費或淚況的差別而產生糾紛。馬祖目前觀賞藍眼淚大致分陸上及海上兩種,其中陸上的由遊客自行前往或在地導遊陪同,海上的則必須乘船出海,兩種方式也有不同的體驗,而收費標準則交由市場自由競爭。
 之所以產生藍眼淚消費糾紛,最主要是收費高低以及淚況是否如預期,不管是陸上還是海上,淚況的標準很難介定,而政府部門該不該介入制定所謂的公定價,坦白說這點十分困難,要建立市場規則機制需要民間的良知與自制,生意人要把眼光放遠,殺雞取卵無疑是自取滅亡。前陣子媒體大肆報導台灣墾丁商家把遊客當「盤仔」,物價高的驚人,這種負面新聞讓墾丁面臨遊客雪崩式的減少,此時商家再回頭要政府救救墾丁觀光,為時已晚。
 藍眼淚確有迷人之處,正因為如此也潛藏極大商機,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當業者把藍眼淚當成搖錢樹一般,企圖從中賺取金錢時,要想這棵樹錢再多也要用力搖才會掉下錢來,想要靠達人帶路來賺藍眼淚觀光財,這達人必要有過人之處,否則這錢賺的不安心,也不長久。沒有相對應的付出與投資,藍眼淚觀光財不會像金雞下蛋一樣滾滾而來,這一點相關從業人員必須要有認知,尤其在資訊發達的年代,任何負面評價都可能帶來觀光產業無可彌補的傷害。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馬祖的觀光產業要設法走的久遠,這需要細心經營,不管政府還是民間都要秉持公信與良善立場,在我們大賺藍眼淚觀光財的同時,不能短視近利,這個好不容易建立的金字招牌若只為一己之私,最終可能全盤皆輸。我們不希望墾丁事件在馬祖重演。藍眼淚屬自然現象,遊客的預期心態不見得都能如願,行前完整的解說與告知十分重要,而另一方面政府的行銷與建設也不能獨重藍眼淚,多元發展更形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