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世界海洋日的省思與作為

  • 2018-06-08
 聯合國在2008年第63屆大會通過第111號決議,指定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並自2009年起列入官方正式節日。世界海洋日最初保護行動的重點放在鼓勵解決塑料污染和海洋垃圾問題,近年來更擴大到生態保育與過漁造成漁源枯竭的議題。馬祖四面環海,不管是海洋垃圾以及過漁現象都真實的上演中,在全球海洋日的環保趨勢下,馬祖也不能置身事外,海洋資源的保育從觀念到作為都是這一代該重視的。
 海洋是地球的心臟,也是萬物生命的搖籃,我們的生活與海洋息息相關,而海洋正面臨著生態的污染、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的生態浩劫,聯合國希望世界各國都能藉此機會關注人類賴以生存的海洋,體會海洋自身所蘊含的豐富價值,同時也審視全球性污染和魚類資源過度消耗等問題帶給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的不利影響。馬祖是海島,與海洋之間有著更緊密的臍帶關連,居民世代以海為田,然而先祖輩尚懂得捉大放小,怎到了我們這一代竟走上竭澤而漁之路,原因是商業化後貪婪心態在作祟;且因體制沒能讓限漁政策具體落實,海洋資源正處在惡性循環之路,要力挽狂瀾需要全面性的改革。
 世界海洋日每年的主題都不一樣,但大致環繞在垃圾與漁資源兩大議題,經調查這些海洋垃圾的散布面積廣達數百萬平方公里,多半是次級塑膠品,塑料品被陽光和海浪拆解成像一顆米粒般的大小,然後再經由海洋生物的食物鏈間接影響人類健康。由人類製造的垃圾最終再回來傷害人類,這才是我們要省思的地方,而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垃圾量並沒有減少的趨勢,反而因為過度工業化讓入海的垃圾以每十年倍速成長。馬祖的海洋垃圾多來自境外,但畢竟我們也是地球公民之一,所有的作為都會影響結果,不能有事不關己的心態。
 海洋日另一個有關漁資源的議題就與馬祖關係較為緊密,聯合國調查指出,全球漁資源正在以我們難以想像的速度在減少,地區漁民尤其感受深刻。過度捕撈一直被視為資源枯竭的元兇,人類始終擺脫不了貪婪的心態,爭相搶奪直到魚死網破方休。馬祖面臨的海洋資源復育之路十分嚴峻,除了操之在我的部分外,其實大部分需要中國大陸的配合才行。
 自覺自律是未來馬祖海洋資源復甦的唯一途徑,政策不能淪為口號,議題更不能被操弄,在世界多國開始重視海洋日的意義與作為之時,期望能真正落實在廣大人類生活習慣改變之上。海洋環保生態議題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觀念與心態的改變才是解決問題根源的大工程,從教育面出發才能讓觀念翻轉。「所有東西當初都是在人類的手上」,生態學家威爾克斯說。「解決方法的核心是要鼓勵人們不要亂丟垃圾,這才是最便宜、最簡單也最有效率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