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隨手清容器 孑孓不孳生

  • 2018-06-19
 夏日的潮濕與高溫,天氣常有陣雨後又晴朗高溫的交替狀況發生,因此容易積水,產生淤積情形,極易孳生蚊蟲,更甚還有可能會造成可怕的登革熱疫情。噴藥消毒為滅蚊的治標作法,孳生源的清除才是最重要的治本工作,大家應養成隨時巡查內外環境的習慣,全民一起清除孳生源,以降低登革熱發生的風險。
 天氣日漸炎熱,伴隨著梅雨季到來,蟄伏的蚊蟲也隨著午後陣雨的積水開始孳生,蚊患日趨嚴重。為防範登革熱及茲卡等蚊子傳播疾病,事前的防範可大大減少事後補救的防疫作為。縣環資局與各鄉公所,目前已經陸續展開巡迴各村里進行消毒作業,提前啟動滅蚊行動。
 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此類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全球登革熱的好發地區,主要集中在熱帶、亞熱帶等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但隨著全球化發展逐漸便利,各國之間相互流通及往返也趨於頻繁,自1980年代之後,登革熱也開始有向各國蔓延的趨勢,也逐漸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了。位於亞熱帶地區的我們,像這樣有點熱、又有點溼的環境,正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所以如果稍微不注意,很容易就會成為登革熱流行的地區。
 近些年登革熱疫情延燒台灣南部各縣市,雖然沒有蔓延到馬祖,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防治登革熱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撲滅病媒蚊,造成登革熱的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大多在積水容器內孳生,只要勤加清潔環境,減少積水,或針對該病媒蚊的習性找出成蟲及蟲卵加以撲滅,就能有效防治;除了由環保單位與衛生單位加強清溝、投藥和消毒工作以外,民眾若發現有積水容器應清除或倒置,以免因積水造成孑孓孳生。
 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掛蚊帳,避免蚊蟲叮咬清除不需要的容器,把暫時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放。家中的陰暗處或是地下室應定期巡檢,可使用捕蚊燈。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放在戶外的廢棄輪胎、積水容器等物品馬上清除,沒辦法處理的請清潔隊運走。平日至市場或公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
 至於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