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塑造兼具傳統與創新的觀光特色

  • 2018-06-23
 馬祖地區發展觀光已有二十多年,有人說我們的腳步太慢,有人說改變太大,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與建設,馬祖有了很大的轉變,當然期間有部分歷史性的物件因建設而消失,公部門也曾因此飽受責難。大部分觀光發展區都重視歷史人文,馬祖也不例外,只是如何在兼具傳統與創新中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一味的反對除舊佈新也非地方之福,要設法修舊如舊才是高明之道。
 造成轟動的藍眼淚熱潮不過最近幾年的事,而馬祖更美的其實是很多人文歷史與生態地景,隨著地方經濟發展腳步邁開,相對應的建設應運而生,而現在的馬祖觀光與民生建設需要兼具傳統與創新,該保留的要澈底保留,該創新的要澈底創新。傳統與創新是一種互相拔河的思維,更是一種兼容並蓄的概念,找到平衡點就是找到永續發展與生存之道。多年來政府與民間不斷嚐試創新,從建設到產業都有別於傳統的作為,這是一股前進的動力,諸多創新不見得獲得大嗚大放的成就,但也因此開啟了無限可能。
 所謂的兼具傳統與創新應廣泛認定為我們的歷史背景與島嶼發展願景,各級政府要有建設施政的中心思想與目標,馬祖發展過程中一直面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拉拔,而過去存在的許多傳統事物包括軍事遺址、聚落建築等,換個角度都是發展創新的本錢。以閩東聚落為例,保留原始外觀是不容置疑的,但內部設施是否應現代化卻引來很多爭論,從北竿芹壁聚落民宿發展事實證明,若以再利用的角度看傳統聚落,內部的設施應該要更加人性化,而馬祖古厝民宿則是傳統與創新兼顧的最佳例子。
 再從地方觀光建設來看,傳統與創新有時很難取得平衡,諸如老舊軍事據點該不該拆?有結構安全的坑道要不要封?有傾頹之虞的古厝要不要整頓等,此時決策考量大可不必矯枉過正,也不能陷入了傳統的迷思,有再利用價值的當然要善加運用,而更重要的其實是意象的保留。平心而論,能把傳統意象融入現代建設的規劃並不多,此時千萬不能利用創新掩蓋傳統,大失原味的結果可能會失去真正的吸引力。
 創新不只是在硬體建設上的規劃與改變,更重要的應在思維上的創新,近來有很多觀光新點子出現,但創新不能被解讀為天馬行空,由近而遠、由小而大比較務實且可行。在可預見的未來,馬祖不管是硬體建設還是軟體規劃,都一定還在改變的路上,期望每一次的改變都能引領鄉親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傳統不見得都要保留,創新更不是永續發展的萬靈丹,重點在過程中的集思廣益絕對不能少。